】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 
中评青年论坛:爱国者治港元年开题
http://www.CRNTT.com   2023-03-17 00:14:32


 
  林艶:现在我们进入第二阶段的自由讨论环节。大家可以继续补充自己的发言内容,亦或是对其他与会者的观点进行评论或回应。看看有没有谁想进行补充的?

  陈倩羚:我觉得,秉持“爱国者治港”的原则和要求,除了在挑选行政长官、司长、局长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之外,也是对全体公务员任贤举能的重要准则。我经常感慨,香港最大的问题,不是钱不够,也不是人的能力不足,而是很多人缺乏“主人翁意识”,没有把这个地方当作自己的家园来看。借来的地方,借来的时间,这种港英时期留下的观念,至今仍影响着很多人的价值观,包括很多公务员。不少公务员虽然拿着高薪厚禄,但工作表现却多年来差强人意,甚至有部分人还阳奉阴违,不断给特区政府拖后腿。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对这个地方没有深沉的爱,而且只是抱着打一份工的心态。因此,我认为,爱国者治港绝不能只聚焦于主要的问责官员,还要从上至下贯彻至每一个基层公务员上面,祗有真正爱国、爱香港的人,才会急香港之所急,尽力为香港的福祉做贡献,而不是把神圣的公职仅当作挣钱的一个手段。

  曹润来:我想再谈谈关于香港人才的问题。香港的生活成本高确实成为阻碍很多人才留在香港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住房成本。目前特区政府推出了一些青年住屋政策,但还是无法解决青年人才住房问题。我认为,应该要更加通盘地进行考虑。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应该帮助更多的青年人才在港置业,更长久地留在香港发展。其中,最新推出的“外来人才置业退税”政策是一大进步,毕竟此前并没有过这样的缓冲政策。但是,这个政策也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因为初期要一下子缴付首付和30%的税,这对很多人才来说是一笔巨款,很少有人可以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资金。我建议,可以根据一些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降低门槛,以便让更多的人才可以在香港置业留在香港发展。

  束沐:我接着“外来人才置业退税”话题继续讲一些。刚才查资料发现,2022年11月,也就是施政报告宣布非永居人才置业“辣招”先征后退的政策生效后,只收到了58宗缴付买家印花税的交易。我相信这58宗的大部分买家都是受惠于这个政策的非永久居民。但要注意到,这58宗交易的平均楼价是1100万港元,基本可以称为“豪宅”而非“上车盘”。所以,站在特区政府角度,可以理解他们想先通过税收来充实库房,但从支持留港扎根的角度,这个政策其实是不利于想“上车”的外来人才。我建议,关于减免外来人才印花税的政策,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针对“上车盘”,比如说800万港元以下的可以“先免后补”,获得永居身份前出售就要补缴三成税款,800万港元以下物业可以一成首付,基本可以视为工薪阶层或中产家庭的刚需;第二个层次就是针对“豪宅”,比如说800万港元以上的可以继续“先征后退”的政策,维持现有政策不变,因为这部分适用范围就是所谓高净值、高收入的外来人才,这对政府充实库房、管控炒卖风险也是有利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