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从美国国内两党纷争到中美博弈的经济学逻辑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3-01-27 00:13:23


《芯片与科学法案》将中国塑造成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共同敌人。
  中评社╱题:从美国国内两党纷争到中美博弈的经济学逻辑分析 作者:张屹(北京),法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区域国别研究博士后

  【摘要】2022年出台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将中国塑造成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共同敌人。作为这一法案的两大特征,一是为半导体生产企业提供了核心支持,二是为美技术竞争力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一法案,成为了中美科技产业博弈的新一轮筹码。而与此同时,台海局势也在与中美技术竞争同步发酵。这背后既有纯粹政治利益考虑,也有全球产业链变革的经济学逻辑。

  一、美国国内两党纷争与社会分化的内部矛盾

  (一)美能源创新政策的中期展望

  美国第117届国会于2022年下半年通过了相关立法,以加速美在其亟需的关键能源技术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方面的进程,新一届国会将会在充足的财政拨款基础上启动能源创新研发项目,监管执行,幷在未获足够关注领域注入投资。在诸如核能、水力发电、地热、能源储存等方面,一些先进技术尚未进入市场运行阶段,因此国会在此阶段的支持力显得尤为重要。

  两党在很多政策领域分歧较大,而国会要竭力降低能源成本幷应对因对俄制裁造成的供应链断裂。地缘政治的焦灼又让气候议题迫在眉睫。民主党对国内化石燃料的生产、出口十分谨慎,而共和党则竭力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作为政治筹码;民主党致力于清洁能源的税收抵免,幷为新兴技术的机构运作积极拨款,而共和党则倾向于让私营部门承担技术研发风险。

  当然,两党也有共识,包括在研发资金以及国家实验室基础设施方面的拨款,在太阳能、电动汽车等先进产业的供应链方面也紧密携手。然而共和党更倾向于在反制中国方面的措施,而民主党更关注于清洁能源产品和压低其成本,在大型能源项目的生产线方面,两党都大力支持。最重要的一点共识是,由于欧盟大力推进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两党在气候与贸易问题上方向一致,两党都不愿在国内碳排放机制上进行定价。①

  (二)美能源政策对中资企业的影响

  美国内能源问题虽然没有欧洲如此严峻,但两党都认识到加快新型能源的研发是必然趋势,这也包括对能源储运技术的研发。从国会拨款力度就可见一斑。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投入也是大势所趋,中资企业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政策,也更需高瞻远瞩、在能源领域的先进产业选择正确的项目进行布局。

  以往在对华政策上两党别无二致,然而当前的地缘政治困局让美欧关系、美俄关系都愈加微妙,能够让两党一致对外的不仅是极权政治的威胁,也有欧盟战略自主带来的尴尬,甚至在碳减排问题上,美欧都存在巨大分歧。可见今后中资企业面临的国际环境将是多元化、多维度间的互动,美欧关系的微妙变化也让中企的角色具备了更多可能性。

  (三)美国公共政策领域的两党分歧

  1.对远程工作和灵活就业的政策解读

  远程工作和灵活就业无疑是未来美国就业趋势,即使对于联邦雇员也是如此。当下的拜登政府在就业政策领域面临一个不可扭转的现实,即远程工作、兼职零工是大势所趋。尽管华府尤其是共和党强烈反对联邦雇员进行远程办公,理由是效率低下、消极怠工。必须看到在远程办公存在诸多弊端、特别是网络安全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危机时期的复原力,与私营企业展开人才竞争的过程中,联邦政府有必要采用远程办公方式吸引和争夺人才。两党应考虑大局摆脱党争。

  拜登政府管理与预算办公室与人事管理办公室都声明今后将大幅度推进远程办公,认为考虑疫情影响,在线办公、灵活安排工作日程是必要的,幷且在后疫情时代,远程办公方式是招聘高技术型人才的必要条件。此外工作环境的弹性制也有助于疫情后经济复原,应对供应链断裂,巩固生产力。然而此举招致共和党人纷纷指摘。

  其实早在疫情之前,联邦政府的远程办公占比已在逐年攀升,从2012年的29%至2016年的51%。②长期以来,联邦政府雇员就因“少劳多得”而饱受社会争议,远程办公则被认为加剧了官僚主义顽疾。

  共和党对于远程办公降低工作效率的夸大实际上是出于党派纷争,以及对于制度的不信任。此外,在积极开发远程技术以推动在线办公方面,两党掣肘也导致政策乏力。2021年对美国防部5万名雇员做的一份调查显示,他们普遍认为远程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对私营企业的调查中,83%的雇主认为远程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文章就此得出结论,远程办公最大的问题不是效率问题,而是网络安全问题。智能设备和网络接口的分散化将给美带来巨大国家安全隐患,由于发电厂、核心基础设施都已通过网络终端实施数字化运行,甚为堪忧。当然,联邦政府也在通过“多重身份认证”、“云数据转移”等方式确保网络安全。③

  2.美公共政策分歧的扩散效应

  (1)两党政见纷争已贯穿至国内政策的方方面面,甚至在对华战略上,传统上两党一致的“政治正确”也随着特朗普和拜登的唇枪舌战而成为美全球战略的炒作点。因此中资企业面临的政治风口恐不断扩大,且时刻随着两党斗争而成为口实。

  (2)为推进高效化的远程办公,美势必在远程信息技术方面积极研发,未来很可能藉此催生一批科技产品甚至科技巨头,其技术标准可能对中资企业构成围堵,如果远程办公再通过服务贸易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外包,那么这种技术围堵将会扩散。

  二、先进产业技术领域的角逐:从地区到全球

  (一)美国产业政策的立法推动——两党利益趋同的契机

  伴随着美政客陷入党派纷争,阻碍了政府正常运转,前国务卿赖斯的一句话可谓针砭时弊——我们需要共同的敌人以推动团结。从这一立场来看,《芯片与科学法案》可谓将中国塑造成了这一共同的敌人。作为这一法案的两大特征,一是为半导体生产企业提供了核心支持,二是为美技术竞争力提供了资金支持。④

  美立法与产业政策的总体导向趋于政策保守和以民粹为基础。自1990年以来美在全球半导体生产领域的份额已从37%下降到12%,而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在这一领域则抢占了全球份额。新出台的法案将斥资390亿美元刺激半导体生产投资以应对国际竞争,资金将以赞助和贷款的形式,对在美企业总部和韩国等同盟国家的企业给予支持,鼓励其在美投资设厂,用以补贴生产成本。此外,法案还为半导体生产设备提供了25%的税额抵免。⑤

  法案还授权美商务部建立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国家先进技术生产项目、美国半导体生产研究所,专门拨款110亿美元用于上述机构进行研发。

  有美专家认为该法案是美产业政策的转折点,象征着官方理念的重大转变,正如上个世纪80年代美对日经济反制。然而也有不同声音认为,这一观点过于乐观,国会通过这一法案有另外的考虑,第一,法案出台的背景是台海危机的日益恶化,伴随着中国政府对台积电等半导体生产商的“虎视眈眈”,所以法案背后的动机不是产业政策的理念,而是国家安全的考量。尤其在高科技武器生产方面,芯片也是核心元件。第二,法案中对“科学”的定位局限于大学基础理论研究,两党都愿意在科学家身上而非工程师身上大把撒钱。而且,后发国家很可能由于“知识溢出效应”而搭便车,获得后发优势。第三,众多民主党人士对于产业政策的关注往往局限在清洁能源企业这一领域,对于其他产业领域都比较短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