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 
中评论坛:中韩建交三十年回顾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22-11-04 00:12:15


 
  中韩相互矛盾的种类和现象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中韩矛盾主要发生在历史主权和文化主权等抽象性较高的领域,因此很难解决。平时抽象性高的问题潜伏着,不会引起矛盾,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像“爆发力强易燃性高”的物质一样。江陵端午祭风波、泡菜文化主权争论、网路上突然对韩服溯源问题的对峙等等,事实上都是非本质性问题,但对国民情绪的影响非常大。更何况这些与国民认同感相关的问题是政府不能出面解决的,增加了难度。

  第二,网路时代,普通民众制造假新闻,助长两国之间的不信任。特别是夸张性的恶性新闻传播快,难以控制。再加上通过点击率来获益的恶性网红存在助长负面认知的新闻。

  第三,通过卖“爱国”赚钱的、卖“安保”议题赚钱的媒体妨碍公正的报导,以极负面的方式误导两国的民众。民间媒体和广播通过刺激性新闻增加订阅者以打击中国的新闻太多了。

  第四,在韩国,亲美反中情绪仍然存在,并且最近这种倾向越来越强。所以部分媒体会夸张中国某些不好的地方,以此来贬低中国。

  韩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负面因素超过积极因素。

  第一阶段(1992-2000)是建交十年左右的时间,两国关系和民间交流非常友好。在韩国经济危机之前,很多韩国人将中国视为机会之地,IMF事件以后,很多韩国人将中国视为东山再起的跳板。另外,因为有朝鲜族同胞,即使不会说中文,也可以果断地在中国投资。

  第二阶段(2001-2011)是中国加入WTO后韩国创造最大利益的同时对中国发动警戒心的时期。9.11事件以后,中美合作的时代,中韩关系整体上也充满了乐观论。在金大中卢武铉在职期间,安保矛盾较少也对两国的相互认知起到了积极作用,两国关系良好的证明之一就是留学生数量增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