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9-04 09:04:58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从沿海各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来看,大多明确提出2025年初步建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相应地,大力培养海洋新兴产业占领海洋经济的制高点、对传统产业加速升级改造、加快现代数字技术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海洋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成为沿海各省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的政策着力点。比如,广东提出“十四五”期间将以打造海洋产业集群为抓手,重点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海洋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打造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化工、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旅游以及现代海洋渔业等5个千亿级以上海洋产业集群;福建把培育壮大海洋产业与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结合起来,着力建设临海石化、海洋旅游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现代渔业、航运物流、海洋信息、地下水封洞库储油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海洋生物医药、工程装备、可再生能源、新材料、海洋环保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高质量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浙江提出建设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

  发挥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围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沿海各省大多以本省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为依托,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海洋研究平台,打造集“产学研金服用”为一体的高水平产业创新体系,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创新主体、辐射带动周边中小企业的集聚集群创新发展模式,同时大力会聚海洋人才,构筑海洋人才集聚高地。例如,山东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兴海战略,加强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创新平台建设,聚焦核心关键技术,完善全链条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海洋领域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促进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浙江提出通过提升海洋科创平台能级、培育海洋科技型企业、强化国际合作、增强海洋院所及学科研究能力等措施,强化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天津提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建成全国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集聚区。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机制和相关规则制定与实施,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同时,巩固拓展蓝色伙伴关系,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沿海各省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努力建设更具聚合力的对内对外开放发展高地。一方面,积极将海洋经济发展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另一方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发展格局。具体来看,北部海洋经济圈对内以港口航运资源的优化整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对外积极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如,天津提出深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强化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功能;河北打造“一带、三极、多点”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东北亚沿海地带分工协作;山东提出建设现代化港口群,打造辐射日韩、连接东南亚、面向印巴和中东、对接欧美,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开放接口和航运枢纽;辽宁提出努力成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蓝色引擎”和东北亚海洋经济开放合作高地。东部海洋经济圈通过陆海统筹与江海联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例如,江苏在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基础上,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等机遇,全方位融入“一带一路”,加强海洋经济技术合作,提升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示范作用,助力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南部海洋经济圈通过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例如,海南提出充分利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机遇,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将海南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和交汇点;福建提出通过深化闽台、“海丝”融合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海洋开放合作;广西提出“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形成“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向海新发展格局,加强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更好地服务于西南、中南等地区的对外开放。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