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杜祥琬:实现双碳目标要先立后破把好事办好
http://www.CRNTT.com   2022-08-03 13:47:13


 
  至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所面临的另两重挑战,杜祥琬在演讲中提出,我国产业结构偏重,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为40%,却消费了68%的能源;能源结构偏煤,2021年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6%,有待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

  与此同时,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只预留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仅为发达国家一半。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系统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挑战艰巨。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防止一刀切

  杜祥琬在演讲中特别强调,碳达峰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指向高质量发展,是产业调整的机遇。中国应借此机会逐步调整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占比较大的现状,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杜祥琬分析了我国以及美、加、欧、日等国人均GDP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指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能效提高,可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也即通过持续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实现碳达峰后,经济仍会持续增长,但人均碳排放不再随之增长。

  “通过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转型,可以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杜祥琬表示,为此,坚持行业和地区梯次有序达峰原则,鼓励已达峰的地区碳排放量不再增长,鼓励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尽早达峰,实现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增加“脱钩”。

  在碳达峰的基础上继续采取降碳、脱碳、碳移除等措施,加快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推动发展模式增长转变。杜祥琬提出,根据中国工程院预计,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届时,温室气体排放有望降到2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可控制在20亿吨,碳移除总量可以达到2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基本相当。

  杜祥琬另外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科学转型过程。要把握好节奏,积极又稳妥地实现目标,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他表示,要先立后破把好事办好,深刻推动经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