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杜祥琬:实现双碳目标要先立后破把好事办好
http://www.CRNTT.com   2022-08-03 13:47:13


 
  “目前,我国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还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杜祥琬指出,能源低碳转型,要让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越来越高,我国拥有丰厚的资源基础,祗有强调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大力地发展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

  风光等新型能源虽好,但存在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的缺陷,会导致电网供应出现不稳定。就此,杜祥琬表示,需要将风光与储能技术相结合,与智能电网相结合,要让新型电力系统不仅安全可靠,并且经济可行、绿色低碳。

  非化石能源除了可再生能源外,还包括核能。杜祥琬在演讲中介绍,二十世纪初,人们瞭解到了核的结构与核反应,有了核裂变、核聚变的概念。目前核能发电在中国电力生产中仅占4.9%,今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杜祥琬表示,未来一次能源的主流均可概括为两种类型的核聚变,一类是太阳上的核聚变,即太阳能。广义的太阳能包括光伏、光热,实际上,风能、生物质能也都来自于太阳能。这些能源是清洁、低碳且可再生的;第二类为地球上的受控核聚变,也称为人造太阳,目前已做出实际贡献的核能是基于核裂变反应堆的核电站,业内正在突破人造太阳受控核聚变。

  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保持战略定力

  杜祥琬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目标,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我国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必然要求,是缩小与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距的历史机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积极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将对保护地球家园做出重要贡献。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保持战略定力。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面临着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等诸多挑战。”杜祥琬介绍道,2020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7%。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116亿吨,其中,能源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101亿吨,占全球能源活动排放量的30%左右。我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达10吨,是全球人均水平的约1.4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大于7吨,是全球人均平均水平的1.4倍,已超过英、法等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还将驱动能源消费不断增长,温室气体还会有一定的增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