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探究和平统一进程中心灵契合的针对性、独特性与策略性
http://www.CRNTT.com   2022-08-15 00:11:25


 
  2.针对软实力的心灵契合

  凡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硬实力;另一个是软实力。具体比对两岸硬实力,以GDP来衡量,上世纪80年代,2000多万人口的台湾GDP竟占到10亿人口大陆的65%。到了1990年,台湾的经济体量仍相当于大陆的43.8%。此后,台湾GDP/大陆GDP的指数便一再下降。2016年,台湾GDP仅相当于大陆的4.5%。在中国所有省份中,台湾的经济总量已跌到中间序列。两岸关系从而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再论及软实力,两岸众口一词锁定的就是文化。可纯属软实力范畴的文化又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刚担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在市议会回答议员质询“文化是什么”时,简单明瞭回复“文化就是我们的生活”。可谓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两岸的民众生活,五光十色、各有特色。依大陆同胞的眼光,台湾同胞所过的生活,生活中显现出来的自在,自在中自主协调出的秩序,秩序中开放出来的创意空间,创意空间中必然会产生的多元成就。在生活与文化的肌理厚度上,台湾有其不少值得大陆汲取的独到之处,这给了大陆追寻的想像与思考。当然在软实力方面,大陆也有不少领先台湾的优势。40年来,两岸民间冲破种种人为的藩篱,密切交流带来双赢局面,创造了彼此双方都朝向自在、开放、品味社会进步的动力。由软实力着手,不断放大、增强这方面的动力,两岸同胞终将会逐渐实现心灵契合。

  三、心灵契合的独特性

  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中的心灵契合因是世界首创,其独特性不言而喻。经梳理归类,简述如下。

  1.为和平统一夯实精神基础

  从两蒋时代的反共宣传,一直到近20多年民进党当局及“台独”政党对大陆政治制度的一再抹黑,岛内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大陆真相缺乏必要的瞭解。实践证实只有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心灵契合,才能逐渐赋予台湾民众,特别是年轻群体感同身受的政治视野,才能对大陆政治制度有全面深入的瞭解。这种自愿、渐进、有感、不断的政治启蒙,营造交往双方和谐相处且经常互动的环境,构建两岸民众共同参与分享的生活世界,逐步夯实两岸和平统一的精神基础、情感基础。为此应树立三个观念:

  一是推进和平统一的心灵契合,在全人类没有先例,故而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也没有现成的模式、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所从事这项伟业,将给人类历史书写崭新的辉煌篇章。

  二是体现基础扎实、和统型的心灵契合,有益于中国,有益于世界。因此必须像大陆扶贫、奔小康那样,“最大限度”力求做到岛内民众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掉队。

  三是“最大限度”指的是除坚持“台独”立场的顽固分子之外的所有台胞。

  2.对民族复兴具有加分效应

  统一与复兴,前者为先,统一先行。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目的是民族复兴、中华振兴。没有中国统一,哪会有民族伟大复兴。民族复兴凝聚着极大精神力量,可为中国统一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失去了民族复兴之魂,统一就缺少必不可少的前进驱动力。要完成统一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必须坚持和风细雨的心灵契合。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心灵契合对民族复兴具有不可或缺的加分效应。

  3.凸显大陆才是台湾最大的优势

  大陆推出“十四五规划”,由内循环与外循环组成。台湾两循环都可参与,而内循环则大于外循环。近年来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至少达到约四成三,而未来对大陆贸易依存度只会越来越高。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一直是顺差,近年来年顺差额在600亿美元至700亿美元,并呈上升态势。从这两点可以证明,两岸产业链不会断钩。面对美国对中国经济的无端制裁以及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确有部分台商撤资离开大陆,但有更多的台商主动加码进军大陆市场。这个产业链不会轻易被别的产业链所替代。

  全球的产业链有长链、短链。台湾因离大陆太近,短链的部分,一定是加强双方的联系,而不是减少,更不可能是切断。要看到经济的市场力量要比任何政治力量大得多。两岸的经济力量就是市场造成的,民进党当局要想扭转是绝对做不到的。

  大陆市场庞大,整体发展优势强劲,加上离台湾又那么近,两岸同文同种,大陆又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坚定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使得大陆成为台湾人才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梦想最佳舞台。而这一切促使台胞的心灵契合始终扎根于两岸经济紧密结合的命运共同体内。

  4.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升级

  马英九当局2012年连任后,两岸签订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ECFA)。岛内民众却平添对两岸经济合作的疑虑,认为“只有大财团、买办获利,普通百姓无感”,两岸的心灵契合受阻。对此习近平提出“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主张,并郑重写入大陆的“十三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民进党重新上台,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两岸关系陷入僵持对抗。大陆审时度势,将“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理念进一步升级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更加注重两岸民众的获得感,更加注重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的平衡发展。

  2019年民进党当局制定出台“国安五法”“反渗透法”等,使得长居大陆的台商台胞及在大陆就学、就业、创业的岛内民众面临“违法”威胁。大陆从全局和长远角度出发,提出更为全面系统的“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理念。这一理念的目标是实现“心灵契合的统一”。

  四、心灵契合的策略性

  1.看清“台独”绝非主流民意

  心灵契合既然指的是两岸同胞息息相通的心灵情感,那自然与岛内民意息息相关。从政治立场角度,针对两岸关系的台湾民意的一个重要风向指标是“统独”倾向。

  这几年民进党当局为糊弄百姓,不惜大花公帑,通过绿媒连篇累牍地发布各种“统独”指标,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岛内知名的民调机构——台湾民意基金会2022年3月8日发布“解开台湾人统独倾向之谜”的民调结果。该项民调显示,有52.7%民众支持“台湾独立”,16%盼两岸统一,16.9%维持现状。该基金会强调,这项民调传达一项非常清楚的讯息,即过半数台湾人期盼未来台湾要“独立”。从而得出一个结论,两岸心灵契合的统一不可能实现。

  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当然予以否定。首先台湾民意基金会打着“民意”的旗号,实质是绿营一手扶持的半官办机构。为民进党划圈、圈粉是必然的。其公信力不值一驳。其次这些年来岛内民众中“维持现状”的比例一直是大大高于“台独”比例。怎么可能突然来个颠倒,后者竟然是前者的3倍?在这里我们要高度警惕,为“破解”心灵契合的强大威慑力,民进党会不断编造、杜撰各种所谓的“民调”,来干扰、侵蚀两岸社会的感知。

  与此同时,在“‘台独’绝非主流民意”这个要害问题上,我们必须擦亮眼睛,看清“民粹”与“民意”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些年来岛内“反陆”“抗陆”的极端民粹猖獗。民粹与主流民意看似类同,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思想与思潮,决不可混为一谈。

  对台湾主流民意,要善于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地加以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认识到扭转岛内的主流民意是一项持续、艰苦工作,要有长期性的考虑与准备,不能急于求成。改变主流民意的最佳时机是在一个重大事变后的教训与反思。

  操作两岸仇恨、激化两岸民意对抗,正把台湾推向十分危险的境地。明明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脉,非要极尽手段扭曲历史,操作“去中”“仇中”情绪,让不少台湾年轻人忘记了自己本从哪里来。许多祈盼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有识之士因此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如若民粹之风越刮越盛,两岸民意直接碰撞,将对两岸关系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要知道,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是多少金银也换不回的最宝贵精神财富啊!为此我们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看穿民粹的虚假,还原主流民意的本相。

  2.破除“惧大惧硬心结”

  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台湾同胞对此不可理解,因而越来越疑虑、害怕大陆。这种心理站在台湾的角度可以理解。一是大陆巨大,台湾较小。按社会学原理,人类天生就具有“惧大惧硬的心结”。二是大陆快速崛起,台湾从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先领域,渐渐被大陆超越,甚至陷入边缘化境地,容易产生相对失落,甚至困惑感。三是失落、困惑进而恐惧,由此落入怕而缩,缩而怕的恶性循环的怪圈,同胞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此拉大。

  要实现两岸心灵契合,必须想方设法破除台湾同胞“惧大惧硬心结”。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要让台湾同胞看到大陆的善意,赢得台湾人民信任。比如在当前抗疫关键时刻,大陆各级政府在关心照顾好大陆同胞的同时,也要注意呵护好在大陆的台商、台生的安全。执行防疫政策,因两岸尺度不同,是否可对台胞多一点说服开导。对台各项优惠政策一旦颁布实施,就不可“跑冒滴漏”,须切切实实一步到位。大陆要以实际行动向台胞证明,台湾同胞就是自己的亲人,大陆越强台湾越好。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6月号,总第294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