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提升创科水平 建设人才交流中心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3:17:10


  中评社北京4月29日电/据文汇网评论,行政长官候选人李家超的竞选政纲今天出炉,他早前访问香港科学园期间强调,创科是提升香港竞争力的必然要素。故此,预料政纲将会在创科发展着墨甚多。香港拥有较强的科研基础,应藉此加强培育和发展创科企业,研发新产品带动社会和经济发展,另外也应广泛吸纳人才,缔造香港“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品牌,让创科成为香港发展的新增长点。

  自回归以来,历届特区政府都认同发展创科有助提升香港的竞争力。无奈因为种种原因,香港的创科发展之路并不顺畅。

  调整科研发展方向

  前行政长官董建华,以及现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都在施政报告用了相当多篇幅强调创科发展的重要性,寄望创科成为香港克服难关、通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手段。事实上,近年来国家一直将香港定位为重点创科产业城市,国家主席习近平早在2018年就明确指示,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本身也有必要建立金融、航运、物流等服务型产业以外的新经济增长点。去年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纲要再次强调,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等。特区政府于2021年施政报告推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锐意加快香港与内地融合,并将创科作为发展重心。李家超早前明确指出,要全面提升香港的竞争力,笔者认为当中的关键,也应该是推动创科发展。

  科学引领创新,创新引领发展,创科产业正在形成全球竞争新的制高点。香港科技竞争的优势,在于这里有较强的科研基础。香港应善用这一点,加强培育和发展创科企业、研发新产品,带动社会和经济发展。香港应做好顶层设计,力争在上、中、下游三方面协调和统筹创科发展。

  上游方面,本地的科学家主要集中在大学,这可以集中人才力量积极从事科学原始创新,使大学能扮演本地新兴科技产业的引擎。香港的高等院校具有一流师资,学术氛围自由,与海外科研界有多年合作的经验,科研成果备受国际学术界肯定。不过,苦于经费长期不足,产学协作乏力,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区政府应对症下药,加大科研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原创科研成果,进一步发挥香港高校的基础科研优势。

  中游方面,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应用技术,一直是香港创科产业的短板,原因在于大学的办学理念与评估机制,长期以来注重学术研究,却少有留意应用转化,工业服务组织及应用研究机构的定位同样不清晰。因此,大学应加强重视绩效评估中,对提升技术水平、应用研究及创业等方面的表现。现时大学要创办科研业务,关卡重重,往往要符合严格的条件,以及应付繁复的申请汇报机制,这些阻碍需要一一排除,并加强经费资助,鼓励科学研究,拓展新兴产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

  下游方面,香港发展创科产业,对改善本港过于单一的经济结构、创造新经济增长点、拓展青年就业空间、扩阔税基等,都具重要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聚集人才,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香港急需建立各类科研基地,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配合未来“北部都会区”发展和再工业化进程,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香港也应利用这一契机,支援多个优势学科,直接推动它们与产业结合运作,为实践科技产业化贡献力量。在新时代下,特区政府需要培养企业的积极态度,全方位加强与本地高等院校合作,加速香港经济发展,助力解决香港深层次问题。

  完善人才培训政策

  在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过程中,吸引和培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香港拥有“一国两制”优势,应考虑建立国际人才中转站及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安排海外顶级科学家在香港落地,为内地科学家来港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缔造香港“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的品牌,担负起汇聚人才的历史使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另外,要加强培训本地人才,支持香港中青年创科团队,优化创新及科技基金的申请程序,完善人才投资的方式,藉以提升香港整体创科水平。

  李家超提出以结果为目标解决不同的问题,体现重视实效、积极求变的施政理念。要具体落实,必须以人为本。希望新一届特区政府在创科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发展具有香港特色的优势产业,让年轻一代有更多发展机会,香港的明天才有出路。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