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市场主体为重心 促进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深度融合
http://www.CRNTT.com   2022-03-17 08:32:38


 
  着眼于从根上“浇水施肥”

  文章指出,事实上,近几年特别是2020年以来,中国宏观政策配置的着力点和着重点,从总体上来看就是扎根在市场主体身上的。直面市场主体需求,围绕市场主体精准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着眼于从根上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浇水施肥”,成为中国宏观政策配置的全新景观。

  比如,作为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举措的减税降费,其运行机理和行动路线与既往大不相同:其一,在给谁减降税费的问题上,锁定的主要是市场主体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纳税人。明确作为重点减降对象的,是涉市场主体税费而非涉自然人税费。其二,在减降什么税费的问题上,锁定的主要是市场主体缴纳的流转性税费而非所得性税费。明确纳入减降范围的,主要是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增值税、社会保障费而非利润分配环节的企业所得税。其三,在以什么方式减降税费的问题上,锁定的主要是制度变革而非政策调整。明确减降可持续的时间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而非阶段性、临时性。这表明,近两年的减税降费是以市场主体为中心、奔着为市场主体降成本而非扩需求而去的。

  再如,在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要求下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体现出一系列于既往大不相同的显着特点:其一,不仅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而且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无论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还是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抑或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目的都在于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其三,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手段,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等政策,都是基于使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考量而推出的。其四,包括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延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完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安排,也都是为了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使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而特殊设计的。这表明,近两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市场主体特别是实体经济而展开的。

  又如就业优先政策,在将其作为先行指标而位居宏观政策目标首位的同时,涉及保就业、稳就业、扩就业的几乎所有举措,都是以市场主体为基点、落实于市场主体之上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其一,通过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其二,通过支持新增市场主体,创造就业岗位。其三,通过给予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必要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其四,通过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其五,通过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其六,运用就业专项补助等资金,支持发展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这表明,近两年的就业优先政策是从保住、稳住市场主体入手,建立在市场主体稳定基础之上的。

  契合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实情

  文章认为,从宏观经济分析视域由“主动脉”伸展到“毛细血管”,到紧扣市场主体关切布局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再到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着眼于从根上“浇水施肥”,透过这些既往通常被视为宏观要素、放在宏观层面加以研判的问题同作为微观基础的市场主体紧密对接、无缝对接的变化,可以十分清晰地发现,中国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配置的着力点和着重点越来越向微观基础层面转移和集聚。

  引申一步讲,之所以要越来越多地使用市场主体概念,之所以要紧扣市场主体关切布局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之所以要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表面上是宏观经济分析视域和聚焦点的延伸性调整,实质则是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配置格局的深刻变化。

  作为这种调整变化的一个重要成果,不仅在于宏观经济分析视域和聚焦点可以延伸至所有经济体,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配置可以“一竿子插到底”,扎根于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所有经济体,从而实现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的深度融合。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部署,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的深度融合。将微观政策置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及“稳定宏观经济”的语境之下,并且同宏观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等一一对接,可以作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仅是微观政策的发力点,而且是微观政策同其他各方面政策的交汇点,更是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深度融合的支撑点。

  如果把经济社会发展比喻为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市场主体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正是因为我们将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配置的主要聚焦点放在了市场主体身上,直接面向市场主体出台政策,始终围绕市场主体深化改革,夯实了市场主体这个支撑发展、应对经济运行困难的基础,进而实现了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的深度融合,中国经济社会的恢复才能走在世界前列,“十四五”良好开局才能顺利实现,才能取得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的骄人业绩。

  前瞻2022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配置,可以预期,按照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前提下,无论是“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还是“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无论是聚焦“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而“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聚焦“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还是“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都要继续坚持以市场主体为重心,把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配置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扎根于市场主体,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发力。

  就此而言,以市场主体为重心,实现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的深度融合,实乃一条契合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实情的必由之路。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