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黑风暴》:建设性现实主义创作样本
http://www.CRNTT.com   2021-09-14 12:12:00


 
  有着现实主义的力度,这是《扫黑风暴》予人最直观的印象。2018年,一纸“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一场为期三年、覆盖全国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就此展开。

  真实的行动是作品的根基,而反过来看,剧中对党中央扫黑除恶的决心与力度以及这场行动的艰巨性、复杂性,表现出了深度与现实感。以第一集为例,中央督导组的专车驶入绿藤市,想要在路边拦车递举报信的薛梅命丧不明势力之手。这段剧情不仅从戏剧性上确保了先声夺人,它还承担着为作品定位的使命——中央督导组入驻,体现党中央扫黑除恶的决心与力度;黑恶势力猖狂初显,反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正因为剧作把握好了官、商、警、黑的复杂关系,并据此建构了剧中的人物关系网,观众在新闻中看到的孙小果案、操场埋尸案、湖南文烈宏案等一度轰动全国的恶性案件,才能不作为猎奇,而是作为一张“黑网”呈现出来,才能透过感官上的触目惊心抵达内心的震撼。

  大结局,随着那栋象征黑恶势力的八通大厦土崩瓦解,曾被阴云笼罩的绿藤市及市民终见阳光。何勇那段时长3分30秒的讲话,将“拔毒刺”“铲毒瘤” “有一起查一起,有十起查十起,绝不放过一个犯罪分子”的行动内核主张鲜明,也在“有黑必扫、有恶必除”的信念中把整部作品正气、正义的价值高高扬起。

  更重要的在乎立意。从第一集的坚定信念与复杂形势并行,到最后在带有纪实感的影像中呈现正义的审判,28集的过程在一种现实主义的图景中体现了一种“建设性现实主义”的从批判到建设的方向。 《扫黑风暴》把镜头对准真实,但真实的落点不在“黑”与“恶”,而是在“扫黑”和“除恶”; “写黑”也不是为了“揭黑”,而是用真实的力量来引导人向上、向善、向前。观众看完《扫黑风暴》后,不会觉得了无希望。向内,它会让人引以为戒,促使你做个好人;向外,它会让人感知社会在进步、正义虽迟到但不会缺席。

  挖掘犯罪发生学,为人性走出幽暗点亮一盏灯

  作为一部致敬扫黑除恶斗争英雄的涉案剧,邪不胜正、激浊扬清是必然的过程。怎样在观众预知“结尾”的前提下,依旧能让剧情扣人心弦,可以看成一部作品在建构了立意、格局后,所体现出的文本价值追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