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民生科技,创新惠民
http://www.CRNTT.com   2020-06-19 10:46:07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何光喜认为,科技手段的使用,有助于社会治理从事中干预、事后响应向事前预警、超前预判转变,从网格化向区块链升级。在环境治理方面,如一些工业污染型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偷排污水、废气,普通的人力监管模式无法对其实时监管,信息时代的网上监管模式则有力地解决了监管真空问题。“科技手段正在推动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精准化。”他说。

  政企齐发力,把更多科技资源投向民生领域

  我国民生科技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应当如何作为?

  首先,应进一步转变科技创新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创新的重要标尺。何光喜说,应进一步引导科技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推动社会包容、均衡、全面发展。“比如,为实现绿水青山这个民生愿景,在促进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大鼓励支持力度,相关产业政策要及时跟进。”

  其次,投入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之水。“民生科技投入具有公益属性,回报周期通常比较长,风险较大。在产业发展初期,市场驱动往往不足。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民生科技供给不足的局面得到极大改善。在强调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也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民生科技投入。民生科技在生态、养老等领域的市场潜力很大。”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吕佳龄认为,政府投入与市场双驱动是我国发展民生科技,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经验。比如,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医疗、安防领域结合,不仅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还能形成新产业、新业态。

  “十三五”以来至2019年底,中央财政对环保领域科技创新累计投入约93亿元。“当前,在许多民生科技领域,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仍是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吕佳龄建议,培育民生科技产业,瞄准民生短板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以激发市场活力。“只有让市场的力量参与进来,才能促进民生科技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最后,推动民生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产出机制。在我国,生物医学领域研究成果丰富,可这些研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不够。专家表示,我国一些科研成果止步于实验室或样机阶段,产业价值没有挖掘出来。让这些成果不再束之高阁,还需在完善机制体制上下功夫。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