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清华国关论坛:信誉下降如何影响美国同盟
http://www.CRNTT.com   2020-04-25 00:21:42


 

  在进一步思考后,周建仁又增加了第三部分逻辑链:同盟结构会影响盟国对盟主的安全依赖程度,从而影响到盟国采取反制行动的动机。当同盟对盟国来说生死攸关不可取代,维持同盟有较大收益时,承担更大的成本虽然会使同盟收益变低但仍然会有较大的正收益,国家会容忍这种成本,采取妥协安抚行动。当一个同盟对国家并非生死攸关时,国家在承担更多成本后,同盟的效益可能会降低到零或负效益,所以国家容忍这种成本的可能性比较低,为了挽回损失,国家会采取对抗性补救措施,同盟弱化程度就比较高。当同盟是双边时,同盟对盟国生死攸关,一旦解体只能自助寻求安全,显然是做不到的。且双边同盟实力不对称程度更高,因此双边同盟对同盟依赖程度高。而在多边同盟中,即使同盟解体,也可以抱团取暖组成一个缩小版的同盟,且联合起来后和盟主的实力不对称程度更低,次优的替代方案的存在使得盟国对同盟安全依赖程度较低。因此对盟主不守信用带来的反制也就更强,同盟弱化的程度也就更高。后来周建仁又发现,同盟结构除了会影响同盟的反制方式外,还会影响同盟采取反制方式的动机。群体性行动有更多的成员支持。合法性越高,反制的动机就越强。其次,群体性行动还会带来心理上的风险效应,也就是小群体效应。已有的小群体决策研究表明,小群体往往会做出比单独决策时更有风险的决策,而多边同盟中遭受盟主伤害的国家在讨论应对方式时,也可以看成一个小群体。反制盟主本身是一种冒险政策,反制越激烈,风险性越强,因此多边同盟中的盟国更倾向于做出反制盟主的风险性决策。

  在思考战略信誉下降的影响时,周建仁最先只关注到了战略信誉下降的领域差异,而没有意识到下降的方式是否有针对性。若盟主自损战略信誉行为是客观的,无特定针对对象,盟国都会有一种绝对的被剥夺感。若是盟主自损战略信誉行为是主观的,即针对特定盟国,被针对盟国不但有绝对被剥夺感,还有相对被剥夺感,被针对盟国利益损失会更加强烈。美国在低位政治领域既损害北约也损害日韩,而在高位政治领域只损害北约,这样会加深北约的被剥夺感。因此他在第四步又增加了一个逻辑链:战略信誉下降方式不同,会导致盟国利益受损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盟国的反制动机不同。

  周建仁最后一步增加的逻辑链为:同盟结构对盟主的安全依赖程度高,意味着盟主对盟国的伤害能力高,利益受损程度大,反制的动机更强。安全依赖程度对于反制动机的影响是混合的,既有为了避免带来更大损失的妥协效应,也有因为实际遭受的利益受损程度高带来的对抗效应。哪个效应起作用需要看条件。当盟主自损战略信誉仅仅作为施压手段时,损失是可逆的,安全依赖程度高的盟国将更可能采取妥协手段来避免更大损失。如果盟主自损战略信誉行为是盟主最终的决定,且不可逆,盟国自然没有采取妥协的动机,且安全依赖程度高的国家受损大,采取反制的动机自然就大。因为特朗普的信誉自损行为更多的是施压手段,因此对安全依赖程度高的盟国来说,妥协效应更可能起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