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时期重新评价施琅统一台湾的重要性
http://www.CRNTT.com   2020-02-22 00:10:17


 
  三、施琅的“因剿寓抚”和平统一方式值得学习及借鉴

  所谓“照朝鲜事例”首先由郑成功提出。顺治十一年(1654)二月,清郑议和,郑成功对清朝使节表示:“兵马繁多,非数省不足安插,和则高丽朝鲜有例在焉。”③显然郑成功是想占据中国南部“数省”,作为像朝鲜一样向清朝称臣纳贡的藩属国。郑经退守台湾后,虽然仍奉南明的永历年号,但是他的政权本质,与郑成功时代显然不同,而俨然以“独立王国”的姿态出现。1663年10月,清朝攻克厦门和金门等“郑氏”在大陆的据点。随后清朝派遣人到“郑氏”在大陆的据点——铜山招抚。郑经公然宣称:“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先生(主)在日,亦祇差‘剃发’二字。若照朝鲜例,则可。”④郑经的说法明显就是试图将“郑氏”在台湾的“割据政权”,变成朝贡体系下的“朝鲜”和“琉球”那样的藩属国家,这是清政府不能接受的,所以断然拒绝其要求,并果断出兵占据了铜山。而清朝军队也试图乘胜登陆台湾,但遭遇台风未果返回。

  1664年8月,郑经废东都称号,以“东宁”称全台湾,并以“东宁国王”自称,在与清廷大臣的书信中,还自称“建国东宁”。康熙派重臣招抚郑经,郑经居然拒绝清廷所许的“八闽王”及“沿海各岛”招抚条件,声称:“不佞(郑经自称)亦何慕于爵号,何贪于疆土!”公然宣称“启国东宁”,与清抗衡,要求彼此“互市通好”,俨然以“外国”自居,称“台湾非属中国版图”,“今日东宁,版图之外另辟乾坤……又何慕于藩封,何羡于中土哉!”郑经已经完全背叛了其父郑成功所宣导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宗旨。

  1667年、1669年,清廷又两次派人到台湾议抚,郑经均坚持“照朝鲜事例”,和议均未成功。康熙为了招抚郑经,以和平的方式统一台湾,前后用了20年的时间,进行了七次招抚,不断做出各种让步,甚至最后给予“郑氏”以高度自治之礼让,但郑经却得寸进尺。1683年5月,康熙皇帝就此发布上谕称:“台湾贼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比。如果悔罪,薙发归诚,该督抚等遴选贤能官前往招抚。或贼闻知大兵进剿,计图缓兵,亦未可料,其审察确实,倘机有可乘,可令提督即遵前旨进兵。”⑤康熙皇帝明确指出台湾人都是福建人,当然也就是中国人,台湾自然不是如琉球、高丽一样的外国。于是清政府与台湾郑氏的矛盾,也因之由抗敌质变为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

  施琅将军向康熙帝上了著名的《边患宜靖疏》和《尽陈所见疏》,坚定了康熙帝剿台的决心。施琅也曾两次领军征台遇风不顺。1681年康熙帝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衔,命其“相机进取”;施琅遂得积极进行攻台的部署准备。施琅一到任,随即积极督造战船,训练水卒,筹措一切征台事宜。鉴于以往的教训,施琅把选择出兵的季节、时间、风向等条件作为一件大事,派专人查阅气候资料,并进行了海情和风向、风力的实地观测,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画。施琅将军当年在京师时酝酿成熟的“因剿寓抚”之策,得以付诸实施。他提出“我军暂屯澎湖,扼其吭,拊其背,逼近巢穴,使其不战自溃”作战方案,边整军备战,边对台湾郑氏集团展开和平攻势。在施琅将军以战逼和策略面前,郑克塽不得不宣告无条件归顺大清。施琅将军虽以武力开始,却是以和平方式统一台湾,主要与他实施的统台方针有关系。

  马英九曾言“中国历史上分合都靠战争,两岸正改写历史”。今天两岸的现状与当年“明郑”时期十分相像,故海峡两岸的研究者及相关单位都应当研究与借鉴施琅当年的“因剿寓抚”之策,以最包容的心态努力实现和平统一的实现。

  四、施琅统一台湾使中国获得巨大的海疆提高了海权意识

  因施琅将军统一台湾,使中国的陆地边界、水域边界、空中边界、地下边界都有了新的内容。今天我们主张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张钓鱼岛及南沙群岛的中国所属,都得益于当年施琅将军统一台湾后,中国领土主权在台湾的确立。战后随着台湾的回归,中国领土除大陆及其附属岛屿外,还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东沙、西沙及南沙群岛等领土,总面积1045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约2万公里,海岸线长约18,000公里。大陆海岸及各附属岛屿都有12海里领海,然后有毗连经济区,还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这个范围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认定的,我们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权益,这是我们的海疆。这里有中华民族巨大的利益,它的海底矿藏、水生物、渔业,包括岛屿、岛礁,包括油气资源、海底可燃冰等,都是巨大的。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的发展和国家安全对海洋需求越来越大,应该构建怎样的海洋战略来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海洋是人类发展的大自然宝库,对这一部分我们的认识是不够的。中国在历史上是个陆权国家,虽有过辉煌的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但近代由于闭关锁国,海洋意识非常淡薄,对欧洲工业革命以后“西力东渐”所带来的海上威胁并没有充分的认识。1840年,帝国主义国家从海上入侵,八国联军、英法力量迫使我们签订一系列的屈辱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北京条约》等。所以我们才开始注意海洋问题,发展海军,也把海上看成威胁的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退据到台湾,现在敌对状况基本没有改变。台海两岸目前的现状,连带着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使我们看到海洋带给中国的威胁所在。实质上这些都是美国在太平洋东部的围堵战略,绝不仅仅是渔业资源问题、岛屿之争。所以,中国海疆最大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

  今天我们要从施琅统一台湾的历史过程中得出,台湾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海洋不是威胁,是未来发展的前途所在,要强化全民的海洋意识,并建立强大海军,使中国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并将海洋变为中国未来真正的发展方向。

  五、施琅统一台湾的历史也昭示着两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施琅将军统一台湾后清政府二百多年的实效统治,已经在国际法上确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战后1945年依据国际法中“收复失地和归还领土条款:为恢复国家的历史性权利而发生的领土变更”原则,台湾再次回归到中国的怀抱,两岸目前的现状是由于1949年国民党迁台形成“割据政权”所造成,两岸之间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台湾独派力量一直在推动渐进式台湾公投和台独入宪,统独议题已成为岛内最大政治。台湾居民有权决定台湾的前途,但必须是同大陆人民共同决定,台湾无权单方面决定台湾前途。国际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未经主权国政府同意仅仅通过某部分领土上的居民公决单方面决定该部分领土主权归属的法理和事例。台湾领土主权属于包括台湾居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故台湾的前途应由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共同决定。

  在国际法和国际政治上,“一个中国”既是历史又是现实并被国际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台独的本质是要将中国分裂,在国际上建成一个新的国家,改变中国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现状,这完全不同于由谁来代表中国的政府合法性之争。台湾统独公投的实质不是要决定台湾人民前途,而是要决定两岸关系的前途,决定全中国人民的前途。按照国际法的惯例,台湾独立的前提是需要得到大陆的同意。这是因为,在国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原中华民国政府的继承者,继承了对台湾领土的主权,即使对台湾领土的管辖权主要是由台湾当局行使,但并未改变台湾领土主权属于中国的性质。

  国际法允许主权国家以武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允许主权国家对武装分裂势力采取军事行动。国际法不鼓励国家分裂,不仅因为国际法是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之上的法律体系,而且因为国际社会如果对分裂主义势力让步,等于打开了潘朵拉魔盒,祇能导致越来越多的战乱和灾难,危害世界和平。

  结语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台湾作为中华的一部分,从来就没有以“国家”的形式而存在,其本质上更不同于诸如“琉球”等藩属国。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将其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回到祖国的怀抱,但其后的“郑氏”却打着“大明”旗号,实行着“地方割据”。1683年施琅将军代表清政府统一台湾,才把台湾从不被重视的地缘边缘地带,正式纳入到“大清帝国”的疆域版图内,并进行有效统治长达二百多年,从国际法上践行其为中国领土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战后中国收复台湾的国际法依据。当前两岸的现状与“明郑”时期十分相像,故施琅将军“因剿寓抚”以武逼和的统一方式,非常值得两岸借鉴与学习。统一是历史的大趋势,它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在今天两岸这种形势下,对施琅将军的丰功伟绩必须大力肯定、宣扬及赞美,对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施琅将军也必将永垂史册、留芳千古!

  注释:

  ①王铎全,《关于郑成功与施琅的评价》,《学术月刊》1982年第8期,第6页。

  ②蓝鼎元:《复制军台疆经理书》,《东征集》卷《鹿洲全集》下册,蒋炳剑、王钿点校,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52页。

  ③杨英,《先王实录校注》,陈碧笙校注,福建人民出版社,第69页。

  ④江日升:《台湾外志》,吴德铎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45页

  ⑤《“清实录”台湾史资料专辑》,康熙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第55页。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2月号,总第266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