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三个月遭遇14次航变,“随心飞”为何成了“闹心飞”?
http://www.CRNTT.com   2021-04-09 20:09:37


 
  但这幷不等同于可以忽略航空公司的问题。“随心飞”这类服务产品,一经推出即有众多航空公司跟进,消费者也很买账,的确算得上是传统产业网络营销的好案例。但这不能掩盖其宣传上的夸大、误导之嫌。不排除部分消费者因噱头和实惠的双重诱惑买单,而忽略了产品的潜在风险。

  概括消费者投诉情况,主要体现在“两难”:兑票难,投诉难——想飞时换不到机票,投诉时态度不好或得不到反馈等方面。在上述投诉平台上,有几家航司基本上是零回复。人工客服难拨通,有的航空公司干脆说没办法解决,而且态度也不好。

  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对航空公司而言,有履行运送消费者到目的地、幷提供相应服务的义务。“随心飞”的价格优惠不等于服务打折。如同买商场打折货品不影响消费者权利一样,“随心飞”消费者同样享有相应服务的权利。在消费者想兑现服务时,航空公司在协议之外,理应尽量不设限。消费者屡屡兑票而不得,难免会产生被“套路”的感觉。这实非好的消费体验,也不利于航空公司的口碑。

  某种意义上,“随心飞”类产品的消费者,算是航空公司的“同路人”。大量的“随心飞”消费者,客观上对航司提前回笼现金,减轻疫情冲击起到了积极作用。当航空市场回暖甚至一座难求之时,不能把这部分消费者当成服务的“包袱”。对于同路人,应该携手同行,而非“套路”对方。尤其是面对投诉,不能敷衍塞责,甚至态度恶劣,不予理会。

  好的创新需要匹配好的服务,若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推销产品,终将得不偿失。只有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创新和设计,才能让航空公司赢得市场,飞得更高更稳。(来源: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江隐)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