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桥中房”屹立不倒,“钉子户”和公众利益如何双赢
http://www.CRNTT.com   2020-08-10 20:34:32


  近日,广州环岛路海珠涌大桥开通,一座被大桥“包裹”的房子引发关注,这座“桥中房”被网友称为广州“最牛钉子户”。8月7日,面对网络围观,曾表示愿和政府协商的房主梁女士回应,“你们写到歪曲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已经刀枪不入百毒不侵,你想想谁可以承受你们这样的万人围观”。此前广州市海珠区住建局曾表示,将继续和业主沟通协商,争取尽早达成共识。

  “桥中房”被海珠涌大桥夹拥,不啻为一种“奇景”,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探求欲。

  “桥中房”的出现经历了漫长过程,当地建桥征迁工作于10年前启动,涉及私人房屋47户及相关单位7个,而如今“海傍外街22号”“矗立”在大桥间,是相关部门在和房主在补偿方案沟通未果后造成的。

  “桥中房”使大桥为其“让步”,这样“顽强而倔强”的存在,本身就有诸多意味。

  要知道,这座桥是连通海珠区环岛路的重要节点,贯通后当地交通压力将得到缓解,居民出行条件也将大为改善。大桥建设关乎群众福祉,意义不言自明。而政府全力推进的过程,多户人家已接受政府方案,“桥中房”房主自始至终未能同意,直至房屋突兀而扎眼地“钉”在大桥间。

  舆论往往认为“最牛钉子户”是不识时务、不合时宜的人。现实中,有的“钉子户”也的确要价过高。因此有人觉着梁女士似乎未和其他居民“共进退”,在公共利益面前也没有“深明大义”。有的得知房主不同意政府多重赔偿方案后,会认为房主试图通过拒迁而“坐地起价”,而最后房子被大桥360度环绕,也是其“自作自受”。

  但是,这次我们看到,“桥中房”能屹立不倒,说明当地有关部门在触及公民物权时的克制,幷未以多数人的福祉,压倒少数人的诉求,更未在孱弱的个体面前,强行行使公权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