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从“海珠眼”里看见对法治的敬畏
http://www.CRNTT.com   2020-08-10 20:29:34


  广州环岛路海珠涌大桥近日开通,位于桥中间的一座“桥中房”走红网络,成为了“热门打卡地”,不少人还帮它起了个名字叫“海珠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样一只“眼”的确引人注目。它所位于的海珠涌大桥是广州海珠区重点工程环岛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就因为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大桥到此分了一个岔,车道在其房顶绕开,形成了这样一只眼睛。很多人在印象中从未见过这种景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只“眼”?当事业主的说法是安置房位置不合理,而且“补偿金差一点点而已”。当地政府部门的回应则是,自从启动征拆工作以来,一直与业主协商沟通,提供了货币补偿、置换房源等多种补偿方式供业主参考,置换房源也位于不同地段、不同朝向,供业主选择,但一直没有达成共识。简单来说,无论补偿款也罢、安置房也罢,总之没谈拢。无奈之余,当地在确保房屋安全的前提下,让大桥建设绕开了这处房屋,保障了正常开通,也给该住户保留了出入通道。于是,“海珠眼”出现了。

  有的网友看了“海珠眼”感觉别扭:就剩这一个“钉子户”,怎么就拆不动呢?这也是不少人的想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拆迁往往被视为“拔钉子”。而拆迁之难,也在于必须把“钉子”拔掉。所以,双方每每在补偿款、安置房之间进行激烈的博弈。拆迁户想尽量多要,而政府部门则有法律法规所明确的底线,一旦遭遇实在谈不拢的情况,事情就会陷入僵局。到了这种关头,在工期、考核等重重压力之下,也往往会出现各种违法违规现象,甚至可能酿成刑事案件。

  然而,从“海珠眼”里可以看到另一种可能性。大桥这一绕,瞬间天地宽。既确保了工程的如期完工、正常开通,也尊重了业主的意愿,尽可能地不影响其正常生活。这一绕,绕开了“钉子必须拔”的老思路,绕出了拆迁路上的新境界。当然,对于整个工程而言,这一绕或许会增加成本。对于当事业主而言,此后生活也难免会受到噪音、汽车尾气等影响,乃至会有高空抛物等风险。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双方所必须承受的代价。

  从“海珠眼”里,还可以看到对法治的敬畏。本质而言,无论是当地在补偿款、安置房等底线问题上的不让步,还是对业主基本权益的尊重和保障,都是基于对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敬畏。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容侵犯是一条底线,谈不拢不能硬来也应该是依法拆迁的常态。这样的敬畏,是法治社会中的一道风景。当然,我们仍然期待双方能在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让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实现真正的“双赢”。也相信,这样一只“眼”,会让今后的拆迁更和谐,更守法。(来源:半岛都市报 评论员:王学义)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