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李田田事件背后:被形式主义的上级检查与下级迎检
http://www.CRNTT.com   2019-10-21 19:49:56


 
接待与被接待当中的形式主义

  贫困地区重视接待固然情有可原。实际上,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比较薄弱,急需外部各方面资源导入,而这种资源主要是自上而下配置。在这种大背景下,接待上级各种名义的调研、考察、考核、督导、督察、检查,甚至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可是,这种接待也要有一个限度,不要忘却本心。

  一家中央企业定点扶贫的挂职副县长曾给我讲过一个接待的故事,或者叫“事故”。按照有关规定,这些带有定点扶贫任务的央企老总,每年开春后必须到定点县调研考察,慰问挂职干部幷指导项目建设。

  由于他们行程安排十分紧凑,路线经过的各个考察点都精挑细选,山路崎岖,往往会有所耽搁。有一次,他和市县主要领导陪着老总在中午时分来到某乡的考察点,乡里领导十分钟内说了三次,“时间差不多了,咱们吃饭吧”。最终引得这位挂职干部出面呵斥,“X总今天不是到你这里来吃饭的!”

  他颇为感叹,长期的接待工作已经让一些基层干部陷入“吃好喝好招待好就万事皆好”的怪圈,麻痹了自己的神经,把难得的汇报工作、陈述困难、请求帮助的宝贵机会拱手浪费。

  接待如果似这般流于形式,甚至连形式上的接待都无法按照“剧本”来“演”好,最终沦为走马观花的例行公事,不能反映问题幷对解决问题和配置资源产生实质性推动,那么,这样的接待无论对接待者还是被接待者,都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徒然损耗。

  李田田老师这位90后年轻乡村教师,热爱教育,敢于直言,她的吐槽正逢其时,揭开了一些贫困地区基层“接待”“迎检”的冰山一角。这也提醒我们,明年要如期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还需正本清源,拆掉一切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如此才能实打实、硬碰硬地考出一个好成绩。(来源:新京报 作者:曹东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