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李田田事件背后:被形式主义的上级检查与下级迎检
http://www.CRNTT.com   2019-10-21 19:49:56


 
  教育部等部门一再强调清理、整顿各种打着“进校园”的名义强加给学校的“不能承受之重”。然而,在基层,一些无非是应付上级的专项检查,压到了与之没有太大关系的学校和老师身上。

打扫卫生成上级检查“标配”

  回到李田田老师本身,困扰她的是贫困地区完成脱贫攻坚都要面对的一项一票否决的检查考核,即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而在记者采访中,曾在该县某小学义教4年的仲宝平表示,“在农村学校,面对上级的检查,首先想到的是打扫校园卫生,这似乎成为了一个习惯性的动作。”

  据我所知,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的十项指标中,既有硬件设施方面的要求(如生均占地面积、生均绿化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体育场地面积、教学仪器配备、音体美器材配备、百名学生计算机、生均图书),也有软件条件上的要求(学生与教职工之比、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等,七项以上达标则视为达标。

  平心而论,这十项指标都是抓住了“牛鼻子”,用以督促县级政府担当起对所辖区域内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责任,统筹城镇与乡村学校的均衡发展。

  但是,每一项指标,都不是临阵磨枪可以突击性解决的,更跟“打扫卫生”“大扫除”没有任何关系。评估组来看的是综合教学楼、宿舍楼盖了没有,图书和计算机买了没有,买了之后你的图书室、电脑室是不是摆设,教师是否足额到位,足额到位之后教学质量是否达到要求。这里面,又有哪一项是要求必须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