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烟酒和院士,为什么让人觉得违和?
http://www.CRNTT.com   2021-02-22 19:56:55


 
  科研工作者们身兼多职本身幷非坏事,反倒说明了中国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公众关心院士选举,也说明社会崇尚科学。但这两种思潮何以幷存?

  比如,这些“总”们为何要去竞逐院士这个头衔呢?——试想想,如果某搜索公司老总因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成果”被推荐,盖兹、佩奇、马斯克够不够格评院士呢?但是显然他们不会。

  院士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被赋予了过多意义,甚至衍生出“副部级待遇”这样的传说。中国人一直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又有“学而优等于仕”的联想,所以能和研究靠边的,都希望搞个“教授”、“专家”甚至“院士”的头衔,又有一定的“资源”去被提名。与此同似乎,民众也对院士有更高的关注和期望,二者难免产生偏差和冲突。

  据说饶毅曾经有建议,将院士再改回“学部委员”,以去掉学术之外的意义。这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恐怕幷非治本之策,还需要其他的制度改革。短期来看,两院不妨给自己设置更高的门槛,比如严格在学术机构任职的要求。——这可能会失去一些利益,但院士们自身就应该明确,院士不是获取利益的工具。

  相关改革,不如先从工程院开始。毕竟,有多少地方会单列出和其他所有学科幷列的“工程院士”呢?比如日本工程院有院士731名,美国有2293名院士,规模都很大,但是从来没有幷列于科学院,只称工程院,地位上仅仅是从属于国家科学院。(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