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调研分析与策略选择
http://www.CRNTT.com   2023-12-04 14:38:21


 
  (二)完善保障体系,推进乡建乡创工作制度化

  对于服务团队人员不稳定,并且综合力量相对弱小等方面问题,当前亟需完善乡建乡创保障措施。鉴于目前关于乡建乡创的基础性制度尚不完备,政府部门需要密切协作并按职责分工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覆盖,促进各类资源要素注入乡村建设。由于财政资金发挥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引导作用,必须进一步整合相关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并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统筹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等多个来源,设立专项资金,并强化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两岸乡建乡创项目的顺利推进。

  另外,相关部门应设立“电子信箱”等渠道,以便随时收集台胞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还应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工作人员和台胞等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案,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贡献力量。这一系列措施将进一步助推海峡两岸(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

  (三)扩大交流协商,推动海峡两岸间标准共通

  海峡两岸的技术标准与导则的共通是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两岸乡村融合互通的桥梁纽带和技术支撑。研究和推进两岸乡建乡创标准共通等工作,是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行业标准共通”重要指示,也是开展和深化两岸乡建乡创合作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海峡两岸(闽台)乡村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合作开展两岸村居环境标准共通研究和试点工作的目标,旨在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提升等方面工作,瞄准两岸融合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践的新情况新问题,致力于解决发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主要“瓶颈”,突出“共通”合作和标准规范创新,促进海峡两岸(闽台)乡建乡创项目的开展;通过加强相关力量与资源统筹,深入调查、潜心问题钻研,可充分发挥闽台历史文化渊源等“五缘优势”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先试”等机遇,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实践交流与初步实践经验总结,在两岸乡村融合发展领域做好试验示范,打造两岸标准共通新模式、新途径、新内容,在加快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上“走出新路”。

  (四)加强项目设计,提高乡村运营与管理水平

  针对服务项目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秉持促进两岸乡建乡创的目标,扮演着相关研究和交流的平台角色。在对接后续运营团队时,协会将项目作为主体,考虑不同专业方向和服务地域,发掘团队的优势,从而提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在实践中,协会倡导采取综合性策略,注重项目的前期规划和中期评估,以及后期管理和优化,以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和不断增强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要加强和改进宣传推广,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具体分析,一是要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职责,疏导村民,普及项目内容和优点,使村民能够更好地理解项目的潜力和价值。二是增强村民参与意识和能力,努力提升村民参与两岸乡建乡创项目的积极性和配合度。三是要充分挖掘社区所具备的独特产业、文化和生态资源,藉助立体式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最后,陪伴式服务是现阶段大陆地区乡建乡创的有效可行路径,如鼓励规划师等技术人才驻地持续跟踪服务,循序渐进地陪伴式造物育人等。陪护式的指导服务,具有人文关怀精神,能够最大限度地打造符合当地乡村特色和需求的文化景观,保障文化传承,使乡村富有文化底蕴,利于产业振兴,为乡村发展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提高融入意识,增强融合发展动力及效果

  努力提高合作发展与团队意识,并积极主动推进该方向,对于促进两岸乡建乡创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福建省坚持执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的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若干措施》、《福建省贯彻<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于促进台湾青年在福建地区的创业和就业具有极为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如开展相关讲座、推广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向来闽发展的台湾团队提供政策谘询、项目对接、协助办理相关申报材料等一系列服务。这种做法将有效增进两岸交流与合作发展的意识与主动性,推动两岸乡建乡创融合的深入发展。

  五、进一步分析与讨论

  综上,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组织以及城乡区域关系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较好理解和科学诠释海峡两岸(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从具体实践中努力挖掘新素材、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归纳概括有规律性的闽台乡建乡创发展模式和可行路径;同时从农村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设计,认为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村民们更容易在公共事务方面结成“关系共同体”,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和共享治理成果。此间,不仅每个村民的个性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而且也可以成为村民相互依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与重要条件。

  可见,闽台乡建乡创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扩大和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桥梁纽带,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当前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正处于全面发展上升时期,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探索扩大和深化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新路,推动两岸乡村振兴迈向新阶段。尤其是要加快建设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化闽台乡建乡创及区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为新时代海峡两岸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换句话说,新形势下乡村全面振兴和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如何在已有成果和初步实践探索基础上更好面对当下遇到的新问题、制约因素和挑战,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推进和深化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的道路是当前重要理论和现实课题,任重道远;如何更好鼓励、动员和支持引领台胞参与乡建乡创工作,持续提高其积极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及 其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同时进一步带动和发挥村民主体和相关组织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及其复制推广等,也是未来本课题组需要持续跟进和密切关注的。

  一句话,新形势下要努力把造福两岸同胞作为闽台乡建乡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村民构建“关系共同体”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海峡两岸(闽台)乡村融合发展创造更多形式、内容和机遇,携手推进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美好未来。

  基金项目:闽江学院引进人才社科预研项目“两岸青年乡建乡创合作效应评估、模式创新及促进机制研究”、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度决策谘询研究重大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闽台基层交流研究”(2021JCZX011))、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政校企合作两岸大学生‘三创’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应用”(2020SCZD-04)。

  参考文献:

  (1)唐桦,岳娟.两岸社区同胞融合发展研究(J).两岸观点,2022(9):49-51

  (2)郝亚光,梁婷婷.嵌入式融合:台胞参与大陆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台湾Z文创团队实践案例考察(J).闽台关系研究,2022(4):75-84

  (3)盛九元,罗海蓉.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当前困境与未来走向——兼论“有限脱钩”的缘起及影响(J).台湾研究集刊,2022(4):18-28

  (4)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中心赴永泰县同安镇调研闽台乡村融合发展(DB/CD).https://www.mju.edu.cn/xczxyjy/2022/0819/c4948a138790/page.htm,2022-08-17

  (5)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中心前往省青建协调研: 闽台青年携手筑梦圆梦美丽乡村(DB/CD).https://www.mju.edu.cn/xczxyjy/2022/0810/c4948a138466/page.htm,2022-08-10

  (6)许若妍,邓启明.乡愁何以助力乡村振兴:闽台乡建乡创发展探讨(J).统一论坛,2023(1):62-64

  (7)邓启明,蔡炎辉,郑小玲,张北泉.“大陆阿里山”的新篇章——“五大振兴”引领漳平加快打造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区(J).海峡通讯,2023(3):60-61

  (8)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鼓励台湾建筑师来闽参与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J).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报,2018(11)

  (9)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4部门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4部门关于深化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J).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报,2021(4):1-5

  (10)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4部门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4部门关于深化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补充通知》(J).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报,2022(4):1-5

  (11)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5部门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5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管理规定〉的通知》(J).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报,2022(8):1-12

  (12)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的通知》(J).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报,2023(1):1-10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9月号,总第309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