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民主”是蔡英文的底气?
http://www.CRNTT.com   2022-01-11 11:24:34


 
  二、为何当今台湾反民主的逆流涌起

  目睹当今的台湾,反民主主义如此目空一切,如此铺天盖地,迫使沉默的多数更加沉默。社会形成了极为怪异的两个极端:一端为中间选民、经济选民,迫于当局高压,祇能忍气吞声,默默不语;另一端犹如打开了潘朵拉魔盒所放出的魔鬼,嚣张肆虐,为所欲为,搅乱了整个台湾社会,引起思想混乱、认同混乱、伦理混乱、道德混乱,造成族群对立、蓝绿对立、“统独”对立、社会对立、政治对立,台湾陷入一个高度对立与对抗的社会,反民主主义乱潮应运而起。而细细分析研究,反民主主义之所以如此猖狂,主要有以下四大因素:

  1、政治挂帅造成台湾民主困境

  在今天的台湾,政治的高度化甚嚣尘上。岛内的名嘴开口闭口都是政治。政论节目是媒体最受欢迎最受关注的节目。由于高度政治化,任何事情祇要与政治牵涉在一起,原本简单的也会变得复杂。就会由此产生争议,各说各话,缺乏共识,问题变得无解。

  当前台湾最大的政治冲突、政治斗争是什么?就是蓝绿两大政治阵营的政治对立。一个社会祇要存在两个或多个政治立场截然不同的政治阵营,就会不断产生政治冲突、政治较量、政治斗争。大量的社会资源白白消耗在这种一波接一波的政治争斗中,社会还怎么发展、进步?这种在“民主平台”、“民主光环”名义下进行的政治争斗,深深陷于“民主内耗”之中,对广大民众来说,无疑是没完没了的没顶之灾。

  2、至上的选举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绿媒时常自我粉饰,由于率先在华人社会实现了所谓的“民主选举”,从而就实现了“民主政治”,但选民并不认可这点。因台湾社会民主制度没有走上正轨,蓝绿对峙的选民的民主素养不够,民主文化的积淀不够,所谓的“民主选举”、“民主政治”竟成为“半吊子”的台式“民主”、台式政治。

  凡有识之士看得很清楚,在岛内“民主选举”实际上是不同的政党、团体或个人利用“民主机制”争权夺利的政治游戏。政党候选人在选举中,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能否当选,根本不会去考虑社会的总体利益。为了能够当选,选举时千方百计讨好选民,不顾一切地许下政治诺言,不顾实际乱开经济支票。可一旦当选,或把选民晾在一边,不闻不问;或为兑现选举时的诺言、支票,违背经济规律,拆了东墙补西墙,这一切制约、阻碍了经济发展。

  台湾的选举政治对社会发展进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选举政治的一个基本规律是,选举人,尤其是胜选者通常是“祇做加法、不做减法”,“祇会减税、不敢加税”,争当“散财童子”。如老农津贴竞相加码是朝野两党的经典案例。此津贴的发放始于民进党,从无到有,从3000元(新台币、下同)提高到5000元,甚至在“财政部”喊“没钱”时,陈水扁为选举所需,突然加码到5000元。2011年,民进党又提议提高到7000元。如此没完没了。

  二是为了能够胜选,候选人提出放弃某些原有的经济规划、经济设想;有时为了争取选民支持,不经科学论证,就随意抛出“振奋人心”的经济政策,或“宏伟辉煌”的经济目标。选后因无法兑现,选民失望的同时,因被愚弄而极为愤慨。

  三是执政者出于选举及巩固政权考虑,不断延后或搁置某些敏感的政策,结果问题越积越大,越积越多,无可挽回地对经济造成重创。执政者要做的是“明天、后天,最多一年后即可看到的事情。若3年后还没有成果的议题不碰,那是下任的事情”。台面上的政治人物都想要立竿见影,不愿思考未来。永远祇看到眼前,祇看到选票,忙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四是选举政治成为打击对手、破坏执政、将执政者搞砸的政治游戏,成为“民主政治”的最大弊端。在这方面,马英九执政时民进党的所作所为尤其过分。“逢马必反”、“逢中必反”成了该党“标配”口号。他们认为祇有在政策法案上全面不配合马当局,才能让执政者无政绩可言,才能有重新执政的机会。

  3、民粹主义是民主的负能量

  这些年来的事实一再证实,所谓的民粹主义因无法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祇能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的负能量。这是导致台湾社会走向衰落的重要根源之一。譬如说蔡英文勾结绿营民粹主义的诉求,打着“公平与正义”的旗号,推行从上至下的“转型正义”。尽管民进党当局反复宣称“转型正义不是为了清算斗争,而是要揭露历史真相,让社会找到和解的可能”。而实际上,台湾版的“转型正义”的实质是,民进党一味操弄“转型正义”这个名词,用简单粗暴的“非黑即白”二分法,把“转型正义”当成政治斗争的工具,从而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针对民粹主义,朝野政党不是加以遏制,反而是向民粹主义妥协,竞相讨好民粹主义,政策主张与改革方向处处顺应民粹主义要求,这对社会的民主极为不利,加速台湾衰落。

  4、蔡英文主政实施“绿色恐怖”

  逆社会民主而动,蔡英文主政实施“绿色恐怖”,主要有两手:一手是为对抗统一,民进党当局不断利用“立法院”的大多数,强行通过“反渗透法”等“反中”、“抗中”的“恐怖法案”,来钳制岛内民众。 

  民进党在2020年“大选”之前11天,迫不及待强行通过“反渗透法”,公然对不跟民进党走的台湾选民实行“绿色恐怖”。在选后第4天,此法就公布实施。为何如此急迫,因为蔡英文坚信,这些“反中”、“抗中”法案陆续颁布,就能形成一个“防中”体系,寒蝉效应自然就会显现。

  绿营的“绿色恐怖”的另一手是,得心应手的“网红+网军”的社交媒体是“胜选方程式”。2018年地方选举败选后,民进党扭转岛内政治颓势的“奥秘”,莫过于采取更强悍、更蛮横,但渗透性、精准性更强的“网路认知战”,取代传统模式。一边是网红“置入性行销”,另一边是铺天盖地的网军“洗版”,通过夸张的“图卡”,加强了所谓“有感施政”。如经常往返两岸的台胞,被绿色政客和网军视为所谓“通敌叛国”的高危险人群,对他们的“忠诚”进行审查、批判与污蔑。笔者的台湾朋友私下感叹道,近年来台湾舆论环境让很多理性中立的人不愿甚或不敢发言。祇要稍微显现出所谓的“和中”立场,就会被绿营网军“公开审判”,甚至被“人肉搜索”。少数心理素质不那么坚强的人被攻击到有自残的念头。“一个正常社会的百姓,原不该承受这么多压力”。如此这般,台湾社会的民主究竟在哪里?!

  三、关于民主的若干思考

  1、中共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其十二项基本内容中,民主排列在第二位。这充分说明民主在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长期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台湾当局,特别是民进党当局天天把“民主”喊得震天响。蔡英文等视美国为“民主的灯塔”,标榜台湾为“民主的模范生”,却给中国大陆贴上“威权主义”国家的标签,将“民主”当做对付中国大陆的“杀手锏”。

  可事实却是民主决非大陆的短板,而是强项。祇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才是人类社会真正的民主。这正如近日习近平所指出的,“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如果人民祇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祇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祇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2、从北洋军阀时期开始,中国就被贴上“威权主义”标签,认为中国的决策全都是最高层说了算。缺乏社会力量的参与与监督,是碎片化的利益博弈,刻舟求剑式的思维模式。可实际情况决非如此。以中国五年规划为例,整个制定的过程是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透过一定的程式和机制的安排,集中不同方面的意见,不断优化决策文本。这是决策民主、协商民主、民主集中、科学民主共同的产物。

  诚然作为大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的民主还需要不断加强、完善、发展、深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台湾学者指出,当下岛内有相当多的年轻世代焦虑、迷茫,原因甚多。其中之一,他们经受过民进党所谓的台湾“民主”“洗脑”,对大陆民主模式无法理解而难以认同。

  前些时候在盖洛普的一项民调中,18岁至34岁的美国受访者中,58%的人认同可以接受某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包括某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民主。美国超过一半的年轻人可以接受,难道台湾年轻人就不可接受吗?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汤玛斯·弗里德曼将中国的民主决策过程与美国的相比较,指出美国不再是“民主政治”,而是“否决政治”。这套体制设计出来就是防止任何人做任何事。“诸多参与者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完善政策,而是为了推翻政策”。若将台湾与之比较,不也同样如此吗?

  鉴此,建议大陆台湾工作部门应想方设法通过各种管道、各种方式,使台湾年轻世代逐渐瞭解、熟悉大陆的民主制度、模式、形式。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12月号,总第288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