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透视国民党两岸路线调整
http://www.CRNTT.com   2020-12-07 18:04:38


  中评社╱题:透视国民党两岸路线调整 作者:肖杨(上海),上海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

  国民党在此轮两岸路线调整中一直宣称是符合民意期待,但实际上,当前岛内的民意是被民进党误导形成的。国民党没有想方设法扭转错误、引导民意,反而为了“顺应”所谓的民意,放弃自己的核心价值;想要通过走民进党的路,比“谁更爱台湾”来赢得民众支持,这无疑是南辕北辙。

  国民党“立法院党团”10月6日在“院会”提出“政府应请求美国协助抵抗中共”、“与美复交”两项决议案,并获得无异议通过。①结合之前,江启臣就职时未提“九二共识”,国民党内对是否保留“九二共识”、党名是否要去掉“中国”二字争议不断,不难看出,江启臣执掌下的国民党,两岸路线已经发生了调整,但这样的调整对国民党来说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一、国民党本次两岸路线调整本质上是内部势力斗争的产物

  国民党内部一直存在“本土蓝”与“传统蓝”的斗争。传统上,“本土蓝”一般是盘踞在地方的要角,“传统蓝”则是占据国民党中央要职。李登辉之后的国民党主席无论是连战、马英九还是吴伯雄都是隶属于“传统蓝”阵营。而随着“传统蓝”与“本土蓝”实力的消长,“本土蓝”势力开始不满足于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从朱立伦和吴敦义两位非传统意义上的“本土蓝”或“传统蓝”党主席的当选可以看出,“传统蓝”失去了对党的绝对领导权,党主席只能由两方势力都能接受的过渡人物担当。因此,此轮国民党调整两岸路线,与其说是江启臣改革国民党,不如说是国民党历史上首位“本土蓝”党主席,试图用自己的两岸思维取代“传统蓝”的两岸政策。

  (一)“本土蓝”掌控国民党话语权

  所谓“本土蓝”是国民党在李登辉掌权时期推行所谓“本土化”政策的产物。“本土蓝”原本在省籍上以本省籍人士为主。不过在所谓“台湾主体性”话语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外省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已经与国民党传统理念渐行渐远。他们与台湾土生土长的地方实力派共同构成了“本土蓝”的主体;在意识形态上,与国民党内具有传统大中华情怀的“传统蓝”不同,“本土蓝”多讲究“以台湾为主”、“台湾优先”;在价值观上,与“传统蓝”注重“理念”不同,“本土蓝”更关注利益。职务上,“本土蓝”大多占据“立委”、“院会部”次长、地方行政首长等实权要职。严格来说,“本土蓝”们并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而更类似于“利益共同体集合”。由于缺乏可以掌控全局的领导核心和具有全台知名度的政治明星,因此“本土蓝”在早先与“传统蓝”的争斗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但是随着国民党丧失执政权,更加倚靠地方执政县市和“立院党团”的力量,“本土蓝”凭藉在国民党地方势力上的绝对优势,不断囊括党组织系统中的核心位置,再加上国民党“传统蓝”势力的凋零,以江启臣当选国民党主席为标志,国民党“传统蓝”与“本土蓝”的实力消长已经出现剪刀差。

  而江启臣当选后,“传统蓝”的重要基石之一——“黄复兴党部”也在其推行的改革中走进历史,原本党员自行经营的特种党部被党内普通一级单位“退伍军人委员会”取而代之。“本土蓝”已经掌控了国民党的话语权。

  (二)“本土蓝”重实利轻理念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选举起家的国民党“本土蓝”在地方上虽然势力坚挺,但是出于争取选票的考虑,几乎是条件反射般要“顺从”所谓民意,争取民心,为此甚至可以忽视党的核心价值。而国民党的两岸论述原本一向是出自于“传统蓝”的手笔,因此每逢国民党败选,两岸政策就一定会被“本土蓝”拿出来要求检讨。

  2017年,吴敦义当选党主席后,甫上任就提出用所谓“和平愿景”取代“和平协议”,只讲“反独”,不讲“统一”,只讲“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不讲“两岸同属一中”。但是吴敦义的这一举动非但未能弭平因为党主席选举而台面化的党内意识形态和路线分歧,反而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传统蓝”和“本土蓝”双方都不满意。

  2020年选举后,“本土蓝”再度把败选原因归咎于两岸论述,号召要进行两岸论述大辩论。江启臣当选党主席后曾公开定调“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价值基础”可以归纳为四个原则:“中华民国的空间、自由民主的价值、台湾优先的坚持、安全和平的保障”②,完全没有提及“一中原则”、“九二共识”。

  9月6日,国民党“全代会”通过改革方案,其中涉及两岸论述的有8项,包括“两岸官方互动须尊重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应用以延续两岸互动,并与时俱进;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与中共的一国两制,因两者均将消灭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两岸交往与台美合作同步并行;尽早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以推动两岸经合架构协议(ECFA)下的服贸协议与货贸协议;两岸官方皆应保障民间交往,避免干扰两岸正常交流”。③从中可以看出,此处国民党的两岸论述已经没有了“两岸一中”与“追求统一”的内涵。

  二、国民党两岸路线调整得不偿失

  (一)南辕北辙

  民进党执政以来执行得最成功的政策就是对国民党的“追杀”,《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和《促进转型正义条例》犹如勒住国民党咽喉的“追命索”。而民进党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要切断国民党的经济命脉,对国民党进行彻底的政治、历史审判,扣实“外来政权”的帽子,剥夺其合法性,进而断绝国民党重返执政的可能性。

  对此,国民党非但无计可施,反而落入民进党利用胜选气势主导舆论权、刻意营造的国民党是输在“亲中”和“九二共识”的陷阱中。国民党改革委员会在提出的两岸路线建议案中表示“九二共识”经民进党长期抹黑,已造成人民对两岸合作保持怀疑和抗拒,因而主张国民党未来应以“四大支柱”替代“九二共识”,建构和平稳定的台海新关系。江启臣也曾表示“‘九二共识的主张是求同存异,九二共识主张的是中华民国’,但两岸论述再好,国民党若在台湾无法得到人民支持,这些论述也没有办法实现,‘因为我们会一直在野’”。④

  政党提出任何论述原本应着重本党与其他政党的差异性,而两岸政策原本是国民党的最大优势,是否认同“九二共识”也是其与民进党的重要区别所在。但是目前的国民党根本找不到自己的政党定位。对于国民党两岸路线调整后,被质疑是变成“小绿”,江启臣虽然辩解称“是民进党将路线调整为维持现状,‘伪装成小蓝’”,⑤但是在蔡英文提出“中华民国台湾”后,江启臣再强调所谓坚持“中华民国”,已经摆脱不了“山寨”民进党路线的印象。

  特别是,国民党在此轮两岸路线调整中一直宣称是符合民意期待,但实际上,当前岛内的民意是被民进党误导形成的。国民党没有想方设法扭转错误,反而为了“顺应”所谓的民意,放弃自己的核心价值,想要通过走民进党的路,比“谁更爱台湾”来赢得民众支持无疑是南辕北辙。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