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影响的变迁
http://www.CRNTT.com   2019-10-25 00:15:01


图1
图2:接触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途径
图3:近三年受欢迎的华语流行文化网路
图4: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发展现状
图5: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三、当代大陆青年对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态度

  梳理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的发展概况,其影响的主要人群集中在大陆的70到00后这四代人。青年代表着两岸关系的未来,习近平强调加强两岸交流必须加强青年交流⑨,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必然对很长一段时期内的两岸融合产生积极影响。通过社会科学定量研究的文件调查和文本分析,本部分试图解读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对当代大陆青年的影响程度。为在有效条件下尽可能地增加数据的代表性,此次课题调查在大陆17个省级行政区域展开,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多级地区,调查时间为2019年5月15日至31日,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和“滚雪球”的抽样方法,线上线下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27份,问卷结果以SPSS统计软体计算为主、以文本归类为辅的方式进行分析。调查对象分布具体如下。

  (表1)

  总体形态

  在是否关注流行文化方面,只有2.7%的调查对象从不关注华语流行文化,一直关注者达到了15.5%;但在97.3%的华语流行文化关注对象中,有18.9%从不关注台湾地区流行文化,一直关注台湾地区流行文化者只有3.7%。这一差别同样体现在“有时关注”和“偶尔关注”两类人群的对比中。

  (图1)

  在接触渠道方面,使用网络的比例有94.0%,而报刊只有10.7%,体现出网络媒体的发达和传统纸媒的落寞;电视和与他人交流也是大陆青年接触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主要方式。由于大陆网络的特殊性,问题“是否使用VPN浏览台湾地区流行文化”试图瞭解能够第一时间主动直接地接触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人群比例,在关注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群体中,数据显示只有19.5%使用过VPN,说明大陆青年接触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行为大多具有延时性、间接性和局部性。

  (图2:接触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途径)

  认知比较

  按照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形态分类,调查选取了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明星艺人、网红四类时下最热门的流行文化表现种类,将华语流行文化依据主要来源地区分为大陆、台湾和香港,调查近三年在大陆青年中最受欢迎的流行文化风格。可以看到,当下大陆方面在大陆地区华语流行文化中具有绝对优势,台湾地区流行文化虽然落差较大,但总体表现好于香港流行文化。港台流行文化是大陆流行文化的启蒙,但如今发展势头大不如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很多人在数量方面选择了大陆,但在自由回答部分,最喜欢的影视作品、综艺节目、艺人中,给出的答案却多是台湾地区流行文化产品,个别是香港流行文化产品;分析发现,这些台湾影视的大陆首播时间、艺人的出道时期,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0)、《王子变青蛙》(2005)、《恶作剧之吻》(2005)、《康熙来了》(2004)、周杰伦(2000)、苏打绿(2004)集中在21世纪初和2010年左右,侧面反映出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的黄金时期基本与前文分析一致;其中周杰伦以18.5%成为调查中提名比例最高的华语男艺人。

  (图3:近三年受欢迎的华语流行文化网路)

  在总体认知部分,问卷设计程度选项:十分喜欢、比较喜欢、不太喜欢、不喜欢,针对关注过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大陆青年,调查了大陆青年对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整体态度。对比受访者五年前后对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态度,28.4%对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好感度呈下降趋势,只有2.3%对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好感度呈上升趋势,两种趋势基本为积极态度(十分喜欢、比较喜欢)到消极态度(不太喜欢、不喜欢)的转变;在69.3%的五年内对台湾地区流行文化态度没有明确转变的群体中,73.8%对台湾地区流行文化持有积极态度,28.1%持消极态度;表示“不喜欢”的对象认为,“捞金”和“无聊”是主要原因。

  针对当前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的发展情况,数量方面,29.6%认为现在接触到的台湾地区流行文化比以前多,38.6%认为比以前少,31.8%认为没有显着变化;品质方面,39.8%认为当下流行的台湾文化比以前发展好;40.9%认为不好,19.3%认为没有变化。关于不同类型的文化形式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陆的青年群体只同意台湾的音乐和文学在进步,其中认为音乐进步的比例最高,有55.7%;但更多人认为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影视、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其他领域发展退步,其中认为影视退步的比例最高,有52.3%。至于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发展的主要竞争对手,投票显示的竞争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日韩文化、大陆文化、欧美文化和香港文化,曾经与台湾地区流行文化一起打开大陆流行文化市场、并称“港台流行文化”的香港流行文化在大陆的影响力同样消退许多。

  (图4: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发展现状)

  (图5: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展望未来,46.6%的调查对象认为台湾地区流行文化整体竞争力较弱,日渐衰微;40.9%的调查对象表示看好,认为其整体仍有上升空间;13.5%的调查对象只看好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个别领域,集中在音乐和影视方面。

  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试图瞭解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对于两岸融合产生的认同作用,39.4%的大陆青年认为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对认识台湾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只有7.9%的大陆青年认为有消极影响,但仍有52.8%表示没有影响。通过SPSS的卡方检验,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段对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塑造的台湾印象态度不同,随着年龄减小,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对大陆青年的台湾印象影响越小。认为产生积极影响的青年群体年龄偏大,特别是在25-29岁年龄段中占比56%超过半数;认为没有产生影响的青年群体年龄则偏小,在14-18岁未成年组中占比达到83%,印证了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对大陆民众的影响程度在削弱的这一结论。

  四、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祖国大陆的影响力变化及启示

  从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的传播发展过程和当下大陆青年对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认知情况中可以发现,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经历了影响群体较为固定、影响领域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影响力从强到弱的变化趋势。

  具体而言,从影响群体看,受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影响最大的是1990年至2010年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向大陆输入力度增大的20年内成长的大陆青年,其喜爱的台湾地区流行文化产品也集中在这一时期形成;而00后、10后在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下能够接触到种类更加丰富、风格更加多元的流行文化,大陆流行文化崛起、选择更加多样、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衰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新一代大陆青少年不再追捧台湾地区流行文化。从影响领域看,台湾流行音乐在大陆的地位难以撼动,其不仅是台湾地区流行文化进入大陆民众视野的敲门砖,更是大陆流行文化市场的常青树,邓丽君、齐秦、周杰伦……一代又一代的台湾流行音乐人是大陆民众的华语音乐世界的主要建构者和引领者,为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其他领域,台湾影视和文学曾经在大陆造成现象级轰动和大范围流行,如今能被提及的作品和影响力都减少许多,时代催生出的网络流行文化在大陆的传播途径受阻,从而造成大陆受众难以增加;台湾地区流行文化进入大陆之初主要流行在音乐领域,2000年前后在音乐、影视、文学等领域全面发展,如今又萎缩至音乐领域。从影响力看,台湾地区流行文化打开了大陆民众最初认识台湾的窗口,对于大陆同胞认识台湾地区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在两岸尚未频繁往来之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其中的台湾当地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增添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与大陆相同的语言文字拉近了两岸居民的亲近感,台湾地区流行文化与大陆流行文化一起传承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扩大了中华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对促进两岸融合的不断加深、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然而随着台湾地区流行文化产品在大陆市场的比重减少,其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弱;结合受众群体分析,这些影响主要作用在青中年人群,并呈现淡化的趋势,对如今的大陆青少年难以产生积极有效的社会和心理作用。

  五、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祖国大陆发展的启示

  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文化的影响力能够对两岸融合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的角度看,推动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促进两岸社会文化融合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正确认识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在大陆“反独促统”的对台政策基调下进行文化活动,遵守大陆《反分裂国家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重视文化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并充分发挥其功效。两岸的文化交流一直伴随着政治因素影响,这是时代赋予的特征,也是两岸难以回避的话题,如果不能正视其存在价值,只能为两岸交流增添阻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不仅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更是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台湾业界必须高度重视“九二共识”在两岸交往中的前提价值,重视大陆民众对“台独艺人”和“台独作品”的敏感度,竭力阻止并打击不利于祖国统一的文化行为在两岸的滋生和传播,不能利用大陆的善意做出伤害大陆同胞感情的行为,否则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对两岸融合不仅不会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会对两岸关系局势产生消极影响。根据中国慈善名人榜2013——2018年的资料显示,⑩整个榜单30到40个席位中,台湾艺人比例只占有10%,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空缺,但仍有吴奇隆、林志玲等台湾公众人物多次上榜,为中国慈善事业做出贡献,每年都会在大陆民间成为热点话题,也有利于塑造台湾地区在大陆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大陆同胞对于热爱祖国、为祖国建设事业奉献力量的台湾艺人来陆发展热烈欢迎,对他们的友好行为铭记在心。

  二是开阔发展眼界,瞭解大陆的流行文化需求,主动与大陆官方媒体和主流媒体合作。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的传播历程鲜明地反映出传播途径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当今的两岸文化交流环境来说,随着大陆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和严厉打击非法售卖传播侵权盗版文化作品资源,文化传播渠道在逐渐乾净的同时也在逐渐收缩;另一方面大陆为促进台湾同胞在陆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应该得到台湾方面的充分利用。面临大陆文化市场的不断规范,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的传播必须遵守大陆规则。台湾业界可以借鉴两岸合拍影视剧的经验,从作品合作上升到平台合作,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大陆上星电视台(央视、省级卫视)、视频媒体巨头(腾讯、爱奇艺)、音乐流媒体巨头(腾讯、网易云)、电子书合法购买商城(当当、淘宝)等受众广泛的平台进行合作,重视新媒体(抖音、微博)行销,一边向大陆购买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版权给予优惠条款,使用市场经济手段鼓励大陆方面引进更多的台湾地区流行文化产品,一边支持与大陆的各类平台共同制作流行文化产品,全面覆盖影视、音乐、文学、网游等多个领域。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传播的数量和范围,也能增强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传播的合法性和影响力。除此之外,大陆于2019年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依旧对台湾艺人和商人给予政策倾斜;《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两岸影视剧的主创人员比例、大陆元素、投资比例的限制第一次完全放开,对台湾图书的出版限制也达到了空前开放,为台湾业内人士在大陆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和有益的生存环境,其中12条措施涉及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台湾文化公司、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大陆的优惠待遇,藉助有利政策在大陆设立分公司或与大陆企业联手,实现共同发展;台湾方面也应该放宽心胸,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在台发展的大陆流行文化,本着“双向交流、以诚相待,相互切磋,共同繁荣”的精神,一起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流行文化做出贡献。 

  三是加快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文化自身的品质和吸引力。著名词作者方文山曾经这样形容过台湾流行音乐市场:50岁的人做决策,40 岁做规划执行,30 岁创作写歌,20 岁人唱,卖给十几岁的人听。这一现象甚至可以代表目前的台湾地区流行文化整体市场结构的不健康现状。面对大陆民众认为当下的在大陆接触到的台湾地区流行文化没有趣、不时尚、不深刻等问题,改善文化产业结构是当务之急。首先既要精准定位受众,即治疗方文山口中的市场病态,面对日新月异的大陆流行文化大环境,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必须改变用不适配的思维运营产品的习惯,针对大陆市场的流行文化又必须以瞭解大陆民众的文化喜好和发展趋势为前提;又要扩大受众范围,即改变流行文化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群体的思维习惯,不同年龄段的民众都有自己的流行文化偏好,例如针对儿童发展动画片和益智产业、针对青少年发展青春文化产业、针对中年人输出社会现实主题产品、针对老年人唤起时代共同记忆,让大陆民众从少到老都能接触并喜爱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第二要推动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内容更新升级,观察大陆的文化市场,正能量化和主旋律化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环保、扶贫、科普、反腐等主题的融入使流行文化真正发挥了引导受众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台湾地区流行文化也应该深刻思考本土的社会问题和社会追求,努力发挥文化对人思想的充实和引导作用,提高文化内容的创新力度与价值深度,而非制造“速食”文化,曾经的“校园歌曲”和“中国风”都是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标杆,并对大陆民众产生了积极又深远的影响,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应该继承并发扬这一优秀品质,承担起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共同使命,才能够有效提升其在大陆甚至世界的文化竞争力。第三要注重IP可持续化,根据问卷调查和网络资料,目前深受大陆民众喜爱的台湾地区流行文化集中在其传入大陆的早期和中期,说明当今的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著名度、影响深远度远远不如过去,真正有价值的文化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这也应该是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创作未来努力的方向。第四是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技术性,5G、AI等高科技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大趋势,台湾地区流行文化产业应该牢牢把握时代机遇,促进高新技术与文化的结合,例如提升VR、 AR在影视剧特效和网络游戏中的运用水平,增加作品卖点。   

  当前大陆方面十分关注台湾地区市场的动态和需求,关注两岸的交流领域在两岸关系新形势下的变化和走向,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深两岸融合的程度;而台湾方面的眼界和视角发展似乎落后了许多。大陆民众对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新鲜感已经飞速消失,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下一步发展不能继续吃“老本”,否则也将没有“老本”可吃,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必须重视创新,坚持创新,才能在两岸融合的大趋势下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和义务,为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做出伟大贡献。

  注释:

  ①关于印发《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http://www.gwytb.gov.cn/wyly/201802/t20180228_11928139.htm

  ②卢海泉,时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9)

  ③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

  ④郭镇之,北美传播研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年 

  ⑤M.E.麦库姆斯、唐纳德·肖,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J].舆论季刊,1972年

  ⑥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东方出版社,2005年

  ⑦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http://www.gwytb.gov.cn/wyly/201901/t20190102_12128140.htm

  ⑧内地电影票房总排行榜,http://58921.com/alltime/2010

  ⑨习总书记战略新思维与两岸青少年使命担当,http://www.taiwan.cn/plzhx/zhjzhl/zhjlw/201405/t20140513_6148125.htm

  ⑩中国慈善名人榜,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6%85%88%E5%96%84%E5%90%8D%E4%BA%BA%E6%A6%9C/4451476#4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10月号,总第262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