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地球的一半|治水的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20-07-18 09:31:18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下的科学防洪治水

  当然,气候变化不是洪水产生的唯一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如一些不合理的堤坝对河湖生态系统的结构破坏、不科学的排水系统设计、过度城市化及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导致的土地覆盖的变化。城市化过程会产生大面积的硬质不透水下垫面,如道路、房屋、停车场等,短时间的降水会超过城市管道的负荷,从而导致城市洪水泛滥;无序的农业或林业开发,也使得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使得水库和湖泊泥沙淤积,致使河床抬高,水位升高;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活动使得草原和湿地遭遇破坏与退化,地下贮水能力严重下降,也会削弱生态系统蓄洪防涝的能力;在河流上游地区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使山坡丧失蓄水固土能力,诱发特大洪灾。

  国内外治水实践以及防洪减灾策略的发展与演变历程有许多共同之处,都经历了以修建水库、构筑堤防、整治河道、设置滞洪区、开辟泄洪道等各种工程措施以图控制洪水、减轻洪水灾害的历史阶段。随着治水实践的深入和对洪水及其灾害成因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再高标准的防洪工程仍会面临失事的风险,反思以“控制洪水”为目标的工程防洪减灾策略的局限性,开始理性地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防洪减灾方略,逐步形成了在控制洪水的基础上,加强对人类自身行为、活动的规范约束,给洪水以出路,平衡协调人水关系的治水思路。

  2003年,水利部针对中国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时期防洪形势的深刻变化,提出了“防洪要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抗旱工作要从以农业抗旱为主向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的全面抗旱转变”的两大战略转变,开始了中国新时期防洪方略革新和治水思路的调整,把以适度承担洪水风险、人与洪水和谐共处为核心思想的治水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实施洪水风险管理,克服单纯控制洪水的缺陷和不足,建立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化解和合理承受洪水风险,实现资源、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是洪涝灾害频繁而又严重的国家,同时又是土地资源匮乏,人水关系十分复杂的国家,实施洪水风险管理尤为迫切和重要。当前,中国正处于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先行一步,有诸多成功经验和有益教训,对中国从实现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