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周礼栋:AI跨界是大趋势
http://www.CRNTT.com   2021-10-23 10:10:36


 
  “记得当时我们做汇编语言时,机房用的是PDP-11的机器,那个机器是美国数字设备公司在1970年左右生产的。后来我到美国工作时,碰到的第一个同事就是设计PDP-11的设计师之一,那时他们使用的PDP-11机器已经是64位的处理器了,而我们国内却还在使用16位处理器的机器。所以当时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尽管在设备上落后,但在理论上,“我们的水平完全能够接近世界其他学校。” 周礼栋进入康奈尔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有两门“魔鬼”课程,一门是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复杂性分析,另一门是计算机语言理论,这是获得博士学位的关键课程。

  但在这届来自全球的学生中,周礼栋是唯一一个两门课都拿A的学生。

  “短短半个学期,如果基础理论不好,即使再努力,肯定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周礼栋说,他最感恩当时复旦的教授,“为了弥补差距,他们兢兢业业,花了很多心思做教材,特别在计算机理论方面,包括离散数学、数理逻辑,这些都是计算机学科的基础。”

  回顾过去20年,周礼栋说,工作后的他经历了“几个非常有意思的阶段”。微软硅谷研究院时期是自我修养的阶段,那时候他学会了如何做研究,“不是发多少论文,而是推动研究的内在激情。”

  他曾同计算机领域特别是分布式系统领域做过开创性、奠基性工作的先驱一起工作。而分布式系统可以说是最近十年引领技术革命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背后的主要支撑技术。

  “博士毕业时,大家都希望成为一个领域的 ‘大拿’或发表论文。到了微软硅谷研究院,我有一个非常大的触动,硅谷研究院的一些研究员包括后来拿到图灵奖的两位,他们完全是凭着兴趣来做研究的,而不是抱着发表论文和拿奖的目的,获奖只是对他们的一种认可。”
他认为,做研究是一种对“真善美”的长期追求,所以研究者也非常享受研究的过程。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周礼栋也一直提醒自己,不要为了追求一些短期目标去牺牲研究本来的意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