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月刊:熊玠论本世纪国际秩序的文化基础
http://www.CRNTT.com   2024-01-01 00:12:47


文化底蕴,如同源泉,决定了内涵与外在。
  中评社香港1月1日电/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中国评论》月刊学术顾问熊玠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CSSCI)12月号发表专文《试论二十一世纪国际秩序之文化基础──由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文化异同说起》,作者认为:新世纪的国际秩序有其不同的文化(或作文明)基础。目前国际间对世界各文化何者将是此新秩序的主要支柱,仍在摸索之中。为方便比较,本文将世界各大文化系统笼统地划归为中华文化与亚伯拉罕文化两大类(后者主要包含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犹太教)。美国霸权衰弱殷始,文化间之竞争可说益为真实。昔日大国权势之争将被文化竞争所替代。一般论者咸知美国自豪隶属于基督文化;识者亦指出美国有“富不知足、强不能安”之痼疾。此点在它与新兴大国(中国)间之竞争,尤为明显。相反,在中华文化影响下,“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与“内圣外王”之训导深入华人心灵。由诸此,有必要探讨这两者文化背后差异之渊源。文章内容如下:

   导论

  任何新世纪均有其不同之国际秩序,而国际秩序之文化基础也因时代变迁而各有不同。

  二十一世纪亦不例外,不同者无外乎以下两点:(一)相对而言,本世纪之国际秩序,由于原有霸权大国(美国)与新兴大国(中国)之专注抗衡,主要国际权势之争表现在此两大国间的新冷战。(二)因此,本世纪国际秩序的文化根基,也不超出美国自豪的基督文化与另外强调“内圣外王”的中华文化间的竞争。此外,二十一世纪是“地缘经济”时代(以别于上世纪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范畴亦自然笼罩于文化竞争之上。

  本文谈国际秩序之“文化”基础,而不用“文明”二字,有其字意差别的原因。盖“文明”意义涵盖大自然环境及人类所依赖之生活方式(譬如农业、渔业、或工业等);亦有技术上脱离野蛮求生方式之含义 (譬如由靠双手耕耘迈向利用锄犁工具与动物畜力运用之演进)。“文明”之含义,也包括大众共同尊奉仰侍之习俗与神明。而“文化”则相关人类理智表达之结晶,譬如哲理、价值观、逻辑、诗文、艺术及其他心思的产物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