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试析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现象
http://www.CRNTT.com   2022-09-18 00:12:13


台湾社会的泛政治化和严重对抗,形成了台湾的“政治乱象”。
  中评社╱题:试析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现象 作者:齐艶(北京),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台湾地区在国民党当局领导下基本实现了经济现代化。因受岛内外局势压力影响,台湾当局结束了长达三十八年的戒严令,党禁、报禁随之开放,民主改革得以开展,威权体制开始向民主体制过渡,台湾政治民主化进程由此开启。但是,在这一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民粹主义成为台湾民主政治中突出的政治现象。本文拟探究民粹主义的内涵及其在台湾的表现,幷在此基础上比较民粹主义与民主主义二者关系,进而探析台湾民粹主义的缘起及其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以期理解台湾民主化进程以及台湾民粹主义的实质。

  20世纪80年代末,台湾地区在国民党当局领导下基本实现了经济现代化。为因应岛内外的各种压力,台湾当局开启了民主化进程,台湾政治由此进行西式民主转型。然而,民粹主义现象伴随着政治转型出现,民粹主义与台湾政治经济发展紧密交织,见证了台湾的民主转型与巩固,幷对台湾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①一方面于早期有利于推动台湾民主改革的完成,有利于威权体制向民主体制平稳过渡,民主转型较为顺利,因此也被誉为“宁静的革命”,在民主化过程当中台湾也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与成就;然而,就其所建立的民主体制及其运作而言,台湾地区在政治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尚存有许多不足与矛盾,主要表现为民粹主义现象的泛滥与冲击,长期以来这一现象受到岛内外学者的批评与诟病。

  从李登辉的“民粹威权”到陈水扁的“民粹式民主”,②以李登辉、陈水扁为首的政治人物成为台湾民粹主义的主要推动者,他们将目标投向占人口多数的本省人,试图以民意来挟持其他政治力量,利用省籍问题,煽动选民情绪,激化省籍矛盾和族群冲突,造成了台湾社会的泛政治化和严重对抗,形成了台湾的“政治乱象”。③虽然2004年之后,随着台湾社会对于其民粹主义的反思和批评增多,台湾民粹主义的热潮在整体上有所式微,但这一趋势幷不是不变的、而是存在一定波折的,从2014年的“反服贸运动”、2015年“反课纲运动”到2016年“大选”和2020年“大选”,民进党不断操弄“民粹”,充分证明了台湾民粹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表明民粹主义潜藏于台湾民主政治的土壤中,一旦遇到适当条件便会由此发酵。那么究竟何谓民粹主义以及台湾民粹主义?台湾民粹主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其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本文试拟对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这一政治现象进行探析。

  一、台湾民粹主义的界定

  (一)民粹主义的内涵与分类

  民粹主义(populism)亦称平民主义,是一个复杂的、幷未有统一界定的概念,历史上曾有多种表现样式。民粹主义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思潮,其基本特点是极度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全体人民”当作所有行为的唯一合法性所在,要求全体普通群众直接参与政治过程,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尤为强调对大众情绪和诉求的绝对顺从。俞可平从三个方面概括了民粹主义,“作为社会思潮,民粹主义核心的取向是在政治生活中强调人民的价值和反精英主义。作为政治运动,其强调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变革,幷把群众当作改革的唯一决定力量。作为政治策略,指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④简单地说,民粹主义就是极端的平民化。

  关于民粹主义的来源,其具有“实践与理论来源的多样性”。民粹主义基本来源于两个实例:19世纪的俄国民粹派与美国人民党主义。⑤关于民粹主义的内涵,还可以通过其不同类型的划分加以把握与理解。英国学者玛格丽特·卡农范(Margaret Canovan)首先把民粹主义划分为农民民粹主义和政治民粹主义两大类。⑥农民民粹主义又划分为农民激进主义、农民运动和知识分子民粹主义等三种形式。然而很多民粹主义运动幷非单纯的农民运动,因此要重视民粹主义中的“政治”部分,也就是政治民粹主义。卡农范根据不同的特征,又将政治民粹主义划分为民粹式独裁、民粹式民主、保守的民粹主义和政客的民粹主义等四种形式。当然民粹主义类型的划分幷非单一绝对,彼此间有相互重叠的部分。民粹主义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出现。通过对民粹主义类型的划分,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台湾民粹主义。

  本文分析的民粹主义主要是政治动员手段和政治斗争策略意义上的民粹主义,即政治人物冠以“人民”的名义,绕开现行体制,直接诉诸民众,通过煽动性的语言来动员民众,挑战某种体制或某种价值,这种政治动员手段具有煽动性、情绪性、非理性,甚至有蛊惑性、欺骗性、破坏性等特点。⑦

  (二)台湾民粹主义的界定与类型

  台湾民主政治中的民粹主义,其实质、核心与表现形式都与民主紧密相关。台湾民粹主义体现了一种另类的民主话语。因此,需要将台湾民粹主义放在整个民主化进程中来理解。对台湾民粹主义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个:(1)对民主的认知带有极端民主或激进民主的特征,认为民主就是人民直接行使主权,一切政治权力、政治决策、公共政策必须经过人民的直接同意与认可才具有正当性。(2)使用“人民”的修辞与话语进行具有煽动性的政治动员,这种动员更多体现为一种魅力型权威。(3)以民意自居,轻视法律、制度与程序,甚至以所谓的“民意”对抗法治,倾向于绕开现行体制或宪政框架直接诉诸民众。(4)不信任代议制民主,反对既定权力结构及其价值观。⑧在台湾民主化过程中,无论是政党的民粹主义,还是政客的民粹主义,无论是李登辉的“民粹威权”,还是陈水扁的“民粹式民主”,大都表现为以上四个方面特征。

  关于台湾民粹主义的起源和类型,台湾学者林毓生认为台湾的民主属于“民粹式民主”,与拉丁美洲式的民主相类似,不同于欧美式的“宪政民主”。台湾民主转型后的李登辉和陈水扁都是炒作民粹主义从而攫取权力的当政者,台湾的民主是异化的民粹式民主,而台湾的民粹主义是利用民主的形式建立、扩张与运作来提供反民主的根据。⑨台湾学者黄光国着有“民粹亡台论”,以批判台湾的民粹主义政治,认为台湾操控性民粹主义是东方专制传统与西方民主思想集合的“怪胎”。⑩黄文志认为,台湾的民粹主义其实是现实主义政治人物为了谋求政治利益而采取一种操控人民公意的政治策略。

  根据学者们的论述以及卡农范的分类,由此可以看出,台湾的民粹主义属于政治民粹主义。整体而言,台湾民粹主义主要表现为政客(政党或政治家)的民粹主义,这种民粹主义实质上是政党、政治家为了获取选票或压制对手而采取的一种政治策略或政治动员手段。⑪在政党民粹主义中,台湾民进党是一个典型“以民粹起家”的政党。长期以来,民进党及其政治人物动辄以“族群议题”、“统独议题”为诉求,以煽动性的政治话语,如“爱台”、“卖台”等进行政治动员,在客观上导致了台湾社会的撕裂。民进党的民粹主义在陈水扁时期达到了顶峰。虽然2004年之后,随着台湾社会对于其民粹主义的反思和批评增多,台湾民粹主义的热潮在整体上有所式微,但这一趋势幷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一定波折。从2014年“反服贸运动”、2015年“反课纲运动”到2016年台湾“大选”以及2020年台湾“大选”等,充分证明了台湾民粹主义仍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二、民粹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异与同

  民主已然成为台湾的民主政治中一种无可置疑的价值追求。任何政党、政治人物莫不以“民主”为名,甚至连“反服贸运动”中占领“立法院”的学生也坚称自己是“民主”的。而且,不少台湾民众认可这种以“民主”为名出现的民粹主义运动。因而台湾的民粹主义是如何认识幷建构民主的问题。

  民主原意是“人民的统治”,古代雅典民主被认为是最早的民主政体,是直接民主的典范。然而自现代民族国家产生以来,“人民的统治”遇到最大问题是治理效率和现实可操作性问题,全体人民直接参与决策幷不具备现实可行性。因而,现代国家普遍实行的是代议制民主,亦称作间接民主,因此,“人民的统治”实质上变成了“代表的统治”,而这种“代表的统治”又被称为精英主义民主。虽然现代民主是一种精英主义的间接民主,但直接民主作为一种民主主义的精神理想保留了下来,从而为民粹主义这种极端民主思潮提供动力。

  总体而言,西方民主实质上是美国政治学家熊彼特所称的精英主义民主,幷且他认为民主就是选举。这类精英主义民主将人民更多地限定为投票者角色,而国家的具体治理却是通过职业化的政党、政治家、文官来实现的,民主只不过是人民选举政治领导人的一种制度安排。由于民主语境下的民粹主义高举“人民主权”,积极倡导诸如全民公投之类的直接民主,因此,它在现代民主政治中颇具迷惑性与欺骗性。后发国家或地区的民主化更易于掉入民粹主义的陷阱,台湾民粹主义就属其一。自台湾“政治革新”以来,台湾民众基本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各个候选人进行比较选择,幷使得政权通过选举的方式实现和平转移。这种西式的民主在落实人民民主权利方面有一定的合理性,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然而台湾政治民主化过程中也表现出强烈的民粹主义色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