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地区温和派的认同转变与民进党的“台独”框构
http://www.CRNTT.com   2023-09-15 12:07:06


图1:台湾民众统独立场趋势分布(1994-2022.06)
图2:民众对统一、独立或维持现状的看法
图3:台湾民众台湾人/中国人认同趋势分布(1992-2022.06)
  中评社╱题:台湾地区温和派的认同转变与民进党的“台独”框构 李捷(兰州),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摘要】分裂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国家认同危机的产物。其中,分裂地区温和派的认同转变,关系到分裂与反分裂的整体态势。在理论上,认同转变包括认同边界、认同规则和类别关系的改变等内容。在分裂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认同转变主要体现为在统独立场上转向“支持独立”;双重认同者放弃国家认同并转而支持分裂认同。自2018年来,台湾地区温和派的认同转变趋势尤为明显。在此过程中,民进党当局的“台独”框架建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安全框架、民主框架和繁荣框架等框构实践,民进党当局全面建构了“反中”、“反共”、“反统”的政治生态,以敌意和歧视推动了台湾社会的认同转变。对此,我们要坚决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同时打好“斗争牌”与“团结牌”。一方面,需要全面揭批民进党当局“台独”框架建构的本质与野心,进行针对性的宣传与叙事的框架对冲;另一方面,需要突破对台工作传统上的蓝绿阵营之分,做到以我为主,从统独立场出发来做好温和派的统战工作。

  一、导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上解决台湾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即在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的同时,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进程。如何广泛调动一切有利于反“独”促统的积极因素,成为对台统一战线建设的重要命题。对此,我们需要以统独的根本立场来区分台湾内部的阵营派别,超越已有的“蓝绿”之分。在此背景下,除了坚定反对“台独”势力、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外,还需要以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思路争取温和派即中间力量的支持。事实上,后者已成为近年来民进党等“台独”势力极力拉拢及恐吓的对象。如何从深层次把握岛内温和派认同转变的态势,以及“台独”势力对两岸关系的框定以推动及挟持这种转变,无疑是当前对台统战工作的重要前提。

  图1:台湾民众统独立场趋势分布(1994-2022.06)

  在理论上,分裂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实质上是国家认同危机的产物,是民族、区域等次国家认同试图颠覆现有国家认同的反映。现有研究中,对分裂地区认同建构与动员的分析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常常把分裂地区简单地理解为民族、宗教、价值观等高度同质化的地区,忽视了当地认同的多元性及异质性。与此同时,由于假定某一群体国家认同或分裂认同的本质性和静态性,无疑又忽视了分裂地区内部群体间互动、政治变迁等因素对认同的影响。由于统独立场从根本上是由认同因素驱动的,现有对分裂偏好及认同的二元化、同质化及静态化研究,还导致了一个重要的疏漏,即双重认同群体(dual-identity individuals,兼具地域与国家认同)的认同状况及其转变的可能与现实。①因此,本文试图以更明确的统独立场关注台湾社会的认同变化,以反分裂的角度揭露“台独”势力对两岸认同关系的框定,以期为当前的反独促统工作提供另一个维度的参考。

  二、2018年以来台湾地区温和派的认同转变

  传统上分析台湾地区的党派阵营一般以蓝、绿作为分野。然而,传统的蓝绿之分缺乏统独立场的精准研判,不仅为各类“暗独”行为提供了空间,也缺乏对蓝绿阵营中温和派的关注。自2016年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选举中上台,到2020年再次赢得“二合一”选举,民进党当局执掌台湾地区政权至今已有7年。恰恰是在这7年中,台湾地区民众的统独立场和认同发生了重要转变。以2018年为转折点,台湾地区的温和派在民进党各类框架的鼓动、胁迫下,其认同发生了明显转变。这一动向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台湾地区的温和派在统独立场上介于统一和分裂之间,倾向于维护现状;在认同方面往往具有双重认同,体现为“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当然,维护现状的统独倾向和具有双重身份认同之间的关联性,主要以统计数据的动态变化体现出来。

  图2:民众对统一、独立或维持现状的看法

  从台湾地区的调研数据来看,2018年成为温和派在两岸统独立场上发生转折的关键一年。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数据明显反映了相关变化:希望“尽快统一”的比例从2018年的3.1%,骤降至次年的1.4%幷至今维持低位;希望“永远维持现状”的比例由2018年的24%升至次年的27.8%,2022年升至28.6%;其中的关键在于,“偏向独立”的比例由2018年的15.1%骤升到次年的21.8%,2022年升至25.2%的高位;与之相反,“偏向统一”的比例则由2018年的12.8%骤降至次年的7.5%幷逐年下降。台湾陆委会的调研数据也反映了类似的转折。

  在台湾人的认同方面,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数据也反映出2018年后双重认同者比例的变化:2018年认同自己“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比例由38.2%的高位急剧下降,至2020年降至29.9%的历史最低点,2022年仅回调至30.4%。与之相对,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由2018年的54.5%骤升至2020年的64.3%,达到历史最高点。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仅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以及“无反应”的比例在同期幷无剧烈波动(认为是“中国人”的比例从2018年到2020年下降1%),所以,台湾双重认同者的认同转变,主要转向“台湾人”认同(至今两者分别消长7.8%和9.2%)。

  所以从整体来看,台湾地区温和派的结构正在发生明显的转变,总体上呈现出:在统独立场上,偏向独立的比例持续增长,偏向统一者不断减少;在认同方面,双重认同者的比例不断降低。虽然在2016年台湾地区“大选”至2018年“九合一”选举的两年间,相关数据有所波动,但未从根本上改变所谓“绿长蓝消”的态势。

  三、民进党的框构活动与温和派认同转变

  分裂主义的框架建构框定了统一和分裂这一重大的议题。实践表明,在认同分化及多元化的分裂地区,框架限定了不同认同群体间的关系和动态。一般而言,分裂主义的动员框架主要包括民族安全、民主和繁荣框架。在认同多元化的分裂地区,相关动员框架的运用逐步压缩了双重认同的空间,推动了温和派的认同转变幷使分裂地区的认同朝同质化方向发展。民进党作为实力最强的“台独”势力和台湾地区的“当权者”,其在近年来极力推进“台独”进程中的框架建构,成为导致温和派认同转变的关键因素。

  (一)安全框架建构

  自民进党2016年执掌台湾地区“政权”以来,其针对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框构就是建构安全框架,即以塑造大陆的政治、安全威胁以强化“台独”路径,同时以“安全化”的恐吓、孤立政策打压统派及温和派。

  1. 安全框构

  首先是恶意曲解和高调反对“两制”台湾方案,制造两岸对立。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五点主张,成为新时代大陆对台政策的总纲领。其中,“两制”台湾方案既是大陆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路径探索,也是对台湾方面释放的重大善意。然而,对于来自大陆的和平统一愿景,台湾方面不仅冷漠反对,而且藉机炒作大陆威胁,制造敌意和对立。对此,民进党当局召开所谓“国安会议”,提出7项“纲领意见”。②民进党也在同日发布新闻稿,声称要“捍卫台湾国家主权、坚守民主和平立场”。通过安全框构,民进党当局将大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善意扭曲为敌意和威胁,不仅扼杀了两岸关系好转的可能性,而且加剧了岛内社会的分化。

  图3:台湾民众台湾人/中国人认同趋势分布(1992-2022.06)

  其次是藉香港“反修例风波”制造所谓“亡国感”。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民进党别有用心地利用香港“反修例风波”进行操弄和煽动,大打“主权牌”、“安全牌”,强化“辣台妹”角色,放肆攻击“一国两制”和“九二共识”,鼓吹“要选国民党,明天是香港”。利用台港之间的联动性,民进党通过极力贩卖所谓的“芒果乾(亡国感)”营造社会恐慌。这种明显带有倾向性、诱导性和话题性的社会舆论导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国家治理制度的误解和敌视,诱发了部分民众对大陆中央政府的主观偏见。2020年台湾“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根据选前进行的调查分析显示,台湾地区支持香港“反送中”的民众合计达68%,其中逾六成倾向投给蔡英文。

  再次是勾结域外势力,妄图推进台湾问题国际化幷制造新一轮台海危机。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国大陆的坚决反对窜访台湾,对中美关系及两岸关系造成了严重冲击。此次佩洛西“访台”不仅是民进党当局长期挟洋自重、妄图通过投靠反华势力推进台湾问题国际化的直接产物,也是其图谋通过制造台海危机、以安全框定两岸关系的直接冒险。很显然,这种挑衅已触及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红线”,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进行的军事演习已实质上表明了大陆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然而,民进党当局这种极其危险的挑衅和对抗行径,将直接扼杀岛内温和派的存在空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