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化解和消除两岸政治对立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979年以来的两岸政治对立及未来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22-02-03 00:10:20


  中评社╱题:化解和消除两岸政治对立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1979年以来的两岸政治对立及未来展望 作者:湛玉钊(重庆),重庆两岸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要】两岸统一是化解和消除两岸政治对立。1979年以来的两岸政治对立受岛内“台独”势力及其活动、两岸意识形态对立、美对台战略地位认识重大起伏引发美台关系起伏导致两岸政治对立起伏等因素影响。大陆多年发展起来的强大实力为防止任何外部势力武力干涉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对遏制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当前,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非常明确,时与势始终在大陆这一方。未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仍然受到岛内“台独”势力拖延祖国完全统一、两岸意识形态对立的强化等诸多因素挑战。

  两岸统一是消除两岸政治对立,不是中国领土、主权的再造;化解、消除两岸政治对立,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核心意涵。1979年以来的中国统一进程,就是两岸政治对立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为未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化解、消除两岸政治对立,提供了经验。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郑重宣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及一系列政策主张,标志着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幷建交,美国在积极发展和中国大陆全面的政治、外交、战略、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同时,也着力保持和台湾的非官方关系;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台政策更多地受到国内政治力量特别是“国会”的牵制。1986年9月民进党成立幷两度在台湾“执政”、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2021年蔡英文称两岸“互不隶属”。美国因素和岛内“台独”活动使得两岸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化。

  一、1979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基本特点

  (一)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两岸关系明显复杂化,长期隔绝打破、交流合作大发展交织。但统“独”对抗迅速成为主要矛盾。

  《告台湾同胞书》呼吁,早日结束两岸同胞之间音讯不通、往来断绝的局面,实现自由往来。横亘在台湾海峡的人为藩篱终于被打破,两岸人民往来由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开始,由少到多,由单向到双向,逐渐发展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各界大交流格局。《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台湾和大陆在经济上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希望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进行经济交流。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领域逐步拓展,规模持续扩大,层次日益提高,形成互补互利的格局。后来,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实现,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和实施,为两岸经济合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1986年9月28日,民进党于戒严时代结束前率先在台北宣布成立。幷分别于1988年4月、1990年10月、1991年8月和10月通过了《四一七主权独立决议文》、《一00七台湾主权决议文》、“台湾宪法草案”和“台独党纲”,逐步由以国民党为对手的在野“反对党”蜕变成“台独党”,大肆从事“台独”分裂活动。李登辉于1988年至2000年间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及国民党主席,在其任内推行“国会”全面改选、“总统直选”和“冻省”等一系列“宪政改革”,使得“中华民国宪法”规定的国土、国号、国民的范围等与国家认同有关的问题都成为被质疑的对象,幷鼓吹“台独”,修改“台独”课纲,提出“两国论”,使统“独”对抗迅速成为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导致两岸关系恶化。在2000年3月台湾“大选”中,由于国民党内部分裂,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以39.3%的选票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从而使民进党从在野党变成了“执政党”。此后8年,陈水扁当局搞“烽火外交”、修改“台独”课纲、“去中国化”等一系列“台独”活动,推动“台独”活动升级,谋求“法理台独”。2008年,马英九代表国民党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由于马英九奉行“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不从事“台独”,但却放任“台独”行径,不追求“统一”,同时反对“统一”言行,例如,马英九对“台独”不仅没有进行拨乱反正,而且基本延续了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去中国化”与“台独”课纲,由此造成了台湾年轻一代“史观”扭曲及对于“中国认同”的流失。马英九当局在反“台独”上采取消极不作为的态度,给予了岛内“台独”势力积极作为的空间。2016年,蔡英文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采取以坚持“维持现状”掩盖其不承认“九二共识”、推行柔性“台独”政策、倚美联日对抗大陆、推行“新南向”以减少对大陆的依赖等一系列策略从事“台独”分裂活动,对两岸关系造成重大影响。综上所述,统“独”对抗已成为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

  (二)两岸综合实力对比消长变化中,大陆已占有不可逆转的压倒性全面优势。

  两岸经济实力对比日益悬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李登辉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期间,台湾GDP一度达大陆GDP的41%,两岸经济实力最为接近;但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效果日益显现,双方力量对比此消彼长之势渐显,差距逐渐拉大。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员陈水扁执政8年,台湾与大陆经济实力对比呈现断崖式下跌,到陈水扁下台时的2008年,台湾GDP仅相当于大陆的9.1%,由于两岸经济实力极为悬殊,加上大陆军事实力加速发展,因此,民进党虽然主张“台独”,却不敢推进法理“台独”,陈水扁也祇能哀叹“‘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2008年,马英九代表国民党在台湾执政,两岸实力对比继续向大陆倾斜,到2014年,台湾的GDP已经不到大陆的5%。2020年,台湾GDP折合人民币大约4.6万亿,大陆GDP总量为101.6万亿,台湾的GDP占大陆的4.51%。

  两岸之间的“军事平衡”已被打破,明显朝向祖国大陆这边倾斜。1999年,受李登辉公开提出“两国论”及美国飞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影响,大陆加强了以科技强军为主的军队现代化建设,两岸军事力量对比便很快变得对大陆有利。大陆在经济迅速发展和财政收入大幅上升的坚强保障下,军事变革的步伐也迅速加快,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现代军事体制全面建立。陆军方面,大陆拥有压倒性的兵力,近年来,大陆建造大型登陆舰,着实提高了登陆作战攻击能力;海、空军力方面,大陆不仅在量方面压倒性地强过台湾,就连原本台湾占优的质的方面,近年来大陆的海、空军力也已急速强化,海空武器的质量也全面超过台湾;在导弹攻击力方面,台湾强化弹道导弹的防御能力,但大陆拥有多数可将台湾纳入射程的短程弹道导弹,台湾对此却缺乏有效的因应手段。在预警雷达和电子战等领域,大陆也有长足进步。北斗导航能够精确覆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另外,大陆航天科技的触角已伸向了外太空。这些为军事领域应用“精确打击、定点清除”提供了可能,而台湾在其中很多方面还是空白。未来,台海的军事优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三)中国统一大势基本形成,但还不明显、不强大。

  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世界上祇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大义、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毋庸置疑。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必须具备坚实、可靠的基础,以及充分、必要的条件,主要有,大陆必须具备足够强大的实力,是有效排除干扰、顺利推进完全统一进程的基础。1979年以来40多年的迅猛发展,大陆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硬实力得到持续、较快的全面增长,科技、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 2010年,大陆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陆这么多年发展起来的强大实力为防止任何外部势力武力干涉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阻挠中国统一的图谋奠定了基础,任何外部势力企图武力阻挠中国统一的图谋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也注定要失败。

  当前,大陆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都远超台湾。同时,大陆在软实力方面也保持着对台湾的领先优势。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非常明确,时与势始终在大陆这一方。大陆对台湾的巨大优势,对于遏制李登辉、陈水扁的“急独”、“法理台独”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也对目前岛内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分子形成了巨大的威慑作用,致使其不敢明目张胆地推进“法理台独”,祇能推进全面“去中国化”的“柔性台独”新战略。虽然中国统一大势基本形成,但还不明显、不强大,导致其没有深入台湾同胞的内心,未能对他们产生强大的震撼力、吸引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统一大势的塑造,让统一大势更加明显,更加强大,成为不可阻挡之势。必须将大陆对台湾不可逆转的压倒性全面优势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实现统一的主要推动力量,依托大陆不断发展的综合实力,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与威慑力,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手段,迫使台湾方面接受统一,促使台湾民众不断增强对“两岸一国”的国家认同以及接受两岸统一的意愿。

  (四)美国始终坚持插手、干涉台湾问题,但始终以其国家利益最大化为基本脉络。

  美国的对台政策调整始终以其国家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台湾问题本是中国内战的历史遗留物,正是由于美国的非法干涉才使台湾问题久拖不决。美国对台政策取决于美国整体对华政策和战略。在冷战期间两极对抗的结构性压力之下,美国需要在大战略层面获取中国的支持以应对苏联的压力,出于制衡苏联的战略需要,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幷建交,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积极发展和大陆全面的政治、外交、战略、经济和社会关系,着力与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与台湾断绝政府间往来,逐渐减少对台军售等等。冷战结束后,随着大陆快速崛起带来的不确定性,美国开始选择混合接触、防范、牵制、制衡等不同战略手段的策略作为其对华战略的基石,该战略思想也突出反映在美国对台政策上,美国政府及领导人除继续坚持两岸问题必须和平解决之外,开始强调任何两岸安排需经由台湾人民的“同意”。美国动辄拿两岸军力失衡、大陆对台军事威胁做文章,不断提升对台军售规模,既是出于维持现状以追求其利益最大化和长久化考虑,也是出于追求军火利润的动机。

  二、1979年以来的两岸政治对立

  (一)台湾是否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已成为两岸政治对立焦点。

  虽然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的支持下,以革命手段实现了中央政府和国号变更,但由于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这种政权更迭幷不完全彻底,结果造成了至今存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中华民国”政权在敌对和竞争中幷存的政治残局。

  按照台湾现行“宪法”,台湾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中华民国”主权及于整个中国,但目前之治权,则仅及于台彭金马。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李登辉声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1999年,民进党抛出“台湾前途决议文”,提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现在的名字是中华民国”。主张“台独”的陈水扁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多次宣扬“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此后,国民党高层人士,如马英九、萧万长等都曾说“台湾就是中华民国”。2016年民进党再次执政后,蔡英文、赖清德等民进党籍人士都声称台湾不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名字叫中华民国(台湾),幷要求加入祇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及其相关活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