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共五代领导集体对台决策与方针
http://www.CRNTT.com   2021-07-01 00:11:53


 
  3、台湾民众对中共认知受误导被利用影响两岸统一。

  一是,一国两制在台湾社会与政治的基础极为薄弱。两岸隔绝长达38年之久,1987年开放至今,2300多万台湾民众仍有三分之二未到过大陆,对大陆盲点、误判、偏见诸多。历史原因及客观上造成“中华民国”在台湾民众心里根深蒂固,多数民意希望“维持现状,不统不独”,对统一无“动力感、紧迫感”,对“台独”危害性与危险性认识不足,有些人“麻痹”甚至“麻木、冷漠”。一些玩弄政治的政客,虽为中国人,却毫无中国之心,这是两岸“和统”最基本的难点。

  二是,民进党当局别有用心的政治操控。舆论上“污名化”一国两制是中共统战阴谋,是“矮化”“吞幷”“消灭”台湾。利用“悲情意识、本土意识”,制造“外省人与本省人”“本土政权与外来政权”矛盾,操作“爱台、卖台”,冠以台湾“被大陆打压”,推动“台湾要自主独立”,“抹红、抹黑”国民党,用以骗取选票获得执政权。

  三是,民进党当局刻意扭曲一国两制。香港回归20多年一国两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针对“23条立法”“占中事件”“国情教育”“普选方案”“修例风波”等,民进党歪曲、放大,炒作“恐中仇中”,藉机唱衰“一国两制”、说“今日香港就是明日台湾”,诬称“九二共识”就是“一国两制”。“台独”与“港独”勾连,配合美英等敌对势力介入,暗中支援“反中乱港”分子挑战中央和香港特区“管治权”。

  四是,一国两制将在“风雨”中曲折前行。实践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香港与内地的CEPA、自由行、人民币兑换、陆生赴港就读,台湾跟进“复制”。台湾民众对回归后的香港幷不反感,每年约150万人次到香港,女士喜欢到港买包包,港台贸易和转口贸易总额愈千亿美元。《香港国安法》实施后,虽然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未解决,但总体上政治与社会趋于稳定,主流民意支持警方严正执法,希望香港明天更好,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大陆贯彻一国两制“国策”,不会动摇。

  三、国家统一是中共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也是实现“中国梦”和振兴中华的崇高目标

  为实现国家统一,正确的对台决策必然是建立在对形势正确判断的基础之上;任何错误的对台决策必然会导致难以弥补的结局。

  1、中共保持对台战略定力,对国家统一充满信心。

  一是,“当今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⑪这是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判断,在迈向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面对统一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与严峻挑战,需要坚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耐力,提升战略实力,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大格局。即便台湾政党轮替后两岸关系严峻,目前暂无放弃尽最大努力争取“和统”的机会,这个重要战略决策高瞻远瞩。

  二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两岸走向统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今非昔比,习总书记发出时代最强音:“两岸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⑫这不是口号,中国大陆完全有实力、有能力,最终解决统一问题。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利益需要,从维护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根本利益需要,从振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需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都必须统一。这是历史趋势,是民心所向。

  三是,大陆已牢牢掌握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定权”。何时、用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不是美国说了算,也不是台湾说“想独、要独”就“能独”。台湾问题属中国内政,绝不允许外国势力干涉;“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基本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两岸交流合作得天独厚,这种双向利益需求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住”。

  四是,中共对台决策的“底气”越来越足。2020年10月23日习总书记在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⑬无庸置疑,这种“底气”来自于中国的实力,让美国不敢轻视,让“台独”不敢轻举妄动。

  2、尽最大努力争取“和统”,但不排除任何选项。

  一是,中共对台决策始终抱着“亲望亲好”的理念。“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要帮中国人”。骨肉同胞,血浓于水,兵戎相见,于事无补。台湾属海岛“浅碟型”经济结构,9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和农渔民需要向外发展“赚钱”。大陆持续改革开放和广阔的市场,百万台商已经获利良多,未来商机更多。

  二是,中共对台决策始终贯穿尊重理解台湾主流民意。“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不断增进理解,拉近心理距离”。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

  三是,中共对台决策始终敞开胸襟面对岛内复杂政局。大陆多次重申,“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不管以前有过什么主张,只要现在愿意参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对台湾政治选举不予干涉,希望台湾“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

  四是,中共对台决策始终坚持遏制、打击“台独”绝不手软。“台独”势力猖狂、嚣张及其任何形式分裂活动仍然是对台海和平的现实威胁,必须继续反对、遏制、打击,不可能有任何妥协。大陆宣告海峡没有“中线”,军演直言针对“台独”,人民日报《告台湾情治部门书》,国安部重击台湾间谍,严厉警告“勿谓言之不预也”。⑭《国防法》修订草案增加“制止分裂”“发展利益”八个字,可理解为如受任何威胁,势必“动武”。⑮

  3、两岸“融合发展”是有利于“和统”的最佳选择。

  一是,“融合发展”已经给台湾经济带来巨大“福音”。中共决策出台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惠及台湾工商界,仅两岸贸易历年累计台湾顺差就高达万亿美元。两岸经济依存度不断加深,台湾当局如违反经济规律,人为设置政治障碍制造所谓“脱钩”,利益受害的必然是台湾经济。

  二是,“融合发展”可以促进两岸交往沟通及“心灵契合”。通过两岸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交流,“以心相交、尊重差异、增进理解,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

  三是,“融合发展”可以把“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紧紧连在一起”。“两岸一家亲”“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四是,“融合发展”可以把大陆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台湾分享。大陆“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两岸可“做大共同利益蛋糕”,造福于两岸人民。

  五是,“融合发展”可以共同维护台海和平遏制“台独”可能带来的灾难。“台海动荡紧张,两岸冲突对抗,民众深受其害;走和平发展之路,谋互利双赢之道,利在两岸当下,功在民族千秋”。

  4、两岸“平等协商”是实现和平统一的最好结局。

  这里有五个面向需要厘清:一是,两岸统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吃掉对方那就不是“和统”。“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中共几代领导多次重申、强调。⑯

  二是,两岸分歧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聚同化异”。2015年5月4日习总书记会见朱立伦指出,两岸“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求同存异”和“求同尊异”的目标应该是“求同化异”。⑰

  三是,两岸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藉口。中共提出一国两制的本意,就是为了照顾台湾现实情况,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福祉。

  四是,“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⑱中国人的事,中国人决定,不需要、也不允许外国势力插手。

  五是,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碍。

  结语

  总而言之,⑴中共对台战略决策与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任何决策与政策,都必须考虑大局、全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坚韧不拔。⑵统一前中共对台决策与方针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这根“定海神针”,幷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决反对、遏制“台独”,坚定反击外部势力干扰与破环。⑶中共对台决策与方针将继续以高度的民族情怀,从两岸同胞,骨肉天亲,同气连枝,两岸是一家人,“两岸命运共同体”出发,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⑷中共对台决策与方针将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两制”台湾方案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平等协商,共议统一”。 ⑸中共对台决策与方针将继续深化两岸多方位利益的“融合发展”,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是由两岸人民决定。

  参考资料:

  ①《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出版。

  ②周恩来:《万隆会议讲话》百度文库[引用日期2021-04-16]。

  ③人民网2020-09-13[引用日期2021-04-16]。

  ④新华网2009-10-08[引用日期2021-04-16]。

  ⑤华夏经纬网2008-12-26[引用日期2021-04-18]。

  ⑥华夏经纬网2017-11-22[引用日期2021-04-18]。

  ⑦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华夏经纬网2013-04-27[引用日2021-04-28]。

  ⑧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会上的讲话》华夏经纬网2008.12.31[引用日期2021-04-28]。

  ⑨习近平:《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10-27[引用日期2021-04-20]。

  ⑩⑫⑯⑱习近平:《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9-01-02[引用日期2021-04-20]。

  ⑪新华社:2020-10-29[引用日期2021-04-20]。

  ⑬习近平:《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20-10-23[引用日期2021-04-20]。

  ⑭海外网2020-10-15[引用日期2021-04-23]。

  ⑮大公网2020-10-23[引用日期2021-04-23]。

  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朱立伦时讲话》,新华网2015-05-04[引用日期2021-04-23]。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6月号,总第282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