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广州调研:台胞在大陆社会融入现状、启示与对策
http://www.CRNTT.com   2024-01-31 15:01:52


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中心城市,吸纳了大量台胞到此生活、学习、工作。
表1:台胞在大陆社会融入状况指标体系
  中评社╱题:“广州调研:台胞在大陆社会融入现状、启示与对策” 作者:“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广州大学课题组

  【摘要】本研究基于“经济融入”“生活融入”“文化融入”“心理融入”四个维度,选择台胞最早来大陆发展的广州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一是台胞对大陆的社会融入程度非常高,愿意扎根于大陆发展,表明大陆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发展和进步,有效吸引了台胞的主动融入,但其背后的动机仍然主要处在工具性的需要层面,可称为一群“实用主义的住客”;二是台胞在大陆社会融入的过程,呈现“从经济到身份”的线性发展模式,还未达到心灵契合的程度。为促进台胞更好地融入大陆社会发展,本研究建议:首先,应在顶层设计上将促进台胞社会经济融合作为促进国家统一、加强心灵契合和培养两岸统一人才的重要策略予以重视,完善和细化惠台政策,扩大台胞工作和参政议政的渠道;其次,建设一个权威台胞服务信息平台,提供丰富的台胞就学、就业、创业、投资的完整、准确的信息;其三,建立台胞服务中心,拓展台胞在大陆的正规人际关系网络,降低他们嵌入到在地社会的门槛;其四,针对不同台胞群体,建构多层次的社会融入推动机制;其五,以点带面,着力塑造台胞对所居住城市、所在文化、经济区域(如广府文化圈、粤港澳大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国族认同。

  一、台胞在大陆社会融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应该是两岸人民在联合国框架中“一个中国”基础上谋求国家统一过程中的双向融入,不断打破不相适应、不能对接的制度藩篱和心理距离,积极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真正达成心灵契合,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鉴于两岸关系的现实,这种融合更多体现在大陆为主引导台胞对大陆经济社会的融入。“31条惠台措施”等是帮助台胞在大陆更好地发展的政策,需要瞭解在陆台胞群体能否融入在大陆的生活?这些政策在帮助其社会融入的效益如何?台胞的社会融入是否有效提高其国族认同?是否为促进国家统一的有效途径?是否帮助台胞成长为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的依赖力量?还存在什么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些都亟需实证研究予以全面而准确的研判,作为提高现行对台政策效益、进一步促进国家统一相关政策改进提供建设性的依据。

  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早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大陆前列,也是大陆吸纳了大量台胞到此生活、学习、工作的最早地区。与福建等地持续获得中央吸纳台胞的专门项目和专项经费的特殊支持不同,广州是放在自身发展框架下开展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具体工作,因而研究在穗台胞的社会融入基本状况,具有更强的指标意义与现实推广价值。

  二、两岸社会融合指标体系框架

  (一)社会融合问题的提出

  台胞在大陆的社会融入问题与众不同。一方面,在一中框架下,台胞移居大陆是在一个中国境内的迁移,他们在大陆的升学、就业、创业、发展问题都与“公民权利”紧密相关;另一方面,由于两岸当前特殊的形势,以及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制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现实差异,使得台胞、尤其是台湾青年在大陆同样会遇到跟海外华人相似的“社会文化冲击”和“融入困难”。因此,台胞在大陆的社会融入问题更为复杂。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台湾青年的身份认同问题,而鲜有学者对台胞在大陆的社会融入这一复杂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导致我们对于台胞在大陆的社会融入整体状况把握不够全面和准确,这为本研究的开展留下了空间。

  (二)概念界定

  两岸恢复民间交流交往以来,为了给予台胞更多优惠和照顾并促进改革开放,大陆对台胞进行经济行为比照外资、社会行为比照外籍人士的优惠政策,使得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迅猛,为大陆改革开放做出了积极贡献,也有效分享了大陆发展红利,但这种特殊性和差异性管理,客观上也强化了“内外之别”,不利于其融入大陆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增强对大陆发展的理解和认同。

  对于什么是“社会融合”、“社会融入”,一直为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政策分析家和政策制定者们所关注,但至今国内外均没有统一的定义。社会融合与社会分裂是互逆的过程,前者是凝聚的过程,后者是分散的过程①。2003年欧盟提出的定义被最多学者和组织接受:社会融合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它确保具有风险和社会排斥的群体能够获得必要的机会和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和机会,他们能够全面参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和享受正常的生活,以及在他们居住的社会认为应该享受的正常社会福利②。其社会融合指标领域包括劳动力市场、家庭团聚、长期居住、政治参与、入籍、反歧视。

  大陆开始借鉴欧盟的社会融合维度指标,逐渐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标体系③。大陆人口研究学者多采用“社会融入”概念,强调“融入”是流动人口对流入地主流社会体系在经济、行为、文化和观念上的融入④。

  从以上的不同理解可以看出,社会融合是一个内容涵盖丰富的复杂概念。综言之,本研究认为“两岸社会融合”指的是在一个中国框架下两岸同胞公平享有、参与并能够正面认同两岸所在城市生活的状态。两岸社会融合,包括台胞在大陆的社会融合,就是台胞公平享有、参与并能够正面认同大陆所在城市生活的状态。相对而言,也存在大陆同胞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公平享有、参与并能够正面认同台湾地区所在城市生活的状态,如两岸婚姻家庭和陆生赴台等也存在社会融合问题。在现有对两岸社会融合的理论研究上,存在两岸研究视角差异,大陆地区研究者一般主张通过增强社会同质性培养凝聚力的“同化论”,台湾地区研究者多主张通过异质性并存实现降低和消除社会对立的“多元论”。

  鉴于当前两岸局势,以大陆主导积极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更多地探讨台胞在大陆的社会融合问题,本研究采用“社会融入”这一概念,强调作为流动人口的台胞对大陆流入地的主流社会体系的“融入”,包括在经济、行为、文化和观念上等方面的融入。无论如何,在国家统一过程及统一之后,两岸同胞在两个地区基于一中原则的两岸社会融合问题必然更会凸显,以大陆台胞的社会融入实证研究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指标框架的建构并作持续跟进,对分析两岸经济社会可持续的融合发展、夯实民心融合基础、加快国家统一进程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指标建构

  鉴于一中框架下两岸交流的人数不断增加、形式不断拓展的实际情况,两岸社会融合的维度指标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借鉴国际公认的欧盟分析框架和现实需求,结合其他社会融合理论,本团队在前期研究中提出两岸社会融合的维度指标应包括客观维度上提供的便利性、参与政策,也包括主观维度的个人心理认同和归属感,涵盖经济融合、身份融合、家庭融合、居住融合、文化融合、政治融合、心灵融合七个维度⑤。经过前期4位台胞的访谈和3轮专家讨论,为便于深入瞭解台胞对所在地的社会认同以及问卷设计与统计简便,本次调研采用在陆台胞在移居地“社会融入”这一概念,并将以上维度合并精简为以下四个维度的内容:经济融入、生活融入、文化融入与心理融入。

  1.指标涵义

  (1)经济融入:指台胞在大陆就学、就业、创业、发展的机会获得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状况。本研究通过三个权重相同的指标对这一维度进行测量,这三个指标分别是:发展观感、就学/就业机会、未来期望。

  (2)生活融入:指台胞在大陆居住城市中人际交往、生活资讯、社区活动等方面的瞭解和参与程度。这一维度由三个权重相等的指标构成:日常习惯、人际交往、社会/政治参与。

  (3)文化融入:指台胞对在陆居住城市的语言、风土人情、社会理念与社会规则等方面的接受程度。该维度由六个权重相等的指标构成。这六个指标分别是:对语言、服饰、饮食、价值观、节日风俗、社会规则的接受程度。

  (4)心理融入:指台胞对所在大陆居住地的心理归属感。本研究从四个指标入手,对“心理融入”进行测量:迁居当地的意愿、对当地的认同感、对当地的关心程度、对后代扎根在地的期望。以上四个指标权重相等。

  2.指标框架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前期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团队成员前期实证调研的经验⑥,确定了台胞在大陆社会融入状况的指标体系由四个维度、共十六个指标构成(见表1)。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