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28日电/从最新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下行压力较大。透过这一特征,有一个直观表象与增速放缓相随,投资增速总体也在放缓。这就表明,投资放缓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作为“六稳”工作之一,稳投资直接关系经济增长。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宏观形势下,以稳投资促进稳增长,把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抓手,具有更为突出的意义。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瞿长福评论文章表示,多年来,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传统“三驾马车”中,投资一直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引领势头,也带来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动力。从几组数据可以粗略看出,2005年至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超过13%,此后从2011年至今,年均增速仅为2.3%;民间投资自2015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下行,2016年以来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这一投资曲线,与国内经济发展曲线保持基本一致。可见,投资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调速换挡,投资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由此推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断加大,并连续几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在“三驾马车”中出口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足够活力。这一变化,恰好说明中国经济均衡性正在增强,结构更加合理优化,我们更应该注重追求投资有效性和质量化,稳投资、促消费,保持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
文章分析,这就需要厘清几个关系。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不能把投资与消费对立割裂。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大,既表明经济增长韧性增强、质量提升,充分体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从消费角度来说,无论是生产性消费还是生活文化消费,本质上都属于投资。消费动力增强,既能更好地促进投资,本身也是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收入增加的结果。只有经济增长下的扩大消费,才能源远流长,永葆活力。
另一方面,稳投资要打破市场身份界限,真正消除身份歧视。打破投资身份界限,是我们多年努力的目标,但现实中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只闻楼梯响,“身份论”的影响依然存在。从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时候投资市场上三六九等标签严重,什么时候投资就会出现下降,增长乏力。这就需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要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依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同时,以稳投资促进稳增长,需要找准投资增长或者下降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不能仅仅为了应付投资“升或降”,临时抓、突击抓甚至运动式抓,这就会陷入反覆纠结、原地踏步的老路。对属于营商环境问题的,要立足于创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对属于政策性鼓励引导的,就从政策引导上更加明确规范,引导投资更加注重质量效益,防范各种风险发生;对属于市场竞争的,就放手让市场“这只手”发挥作用,以此提振市场信心,确保以稳投资促进稳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