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民进党提出新决议文的挑战与局限
http://www.CRNTT.com   2019-08-31 00:16:41


 
  蔡英文既以《中华民国宪法》宣誓担任总统,宣称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表达依据“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且在政府层面亦一再宣称两岸关系就是两岸关系、不是外交关系、两岸协议不是国际协议。同时,订立《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去除“两国论”主轴、《公民投票法》修正案排除统独、领土变更及两岸政治协议公投。甚至在党主席任内,要求党内公职人员与激进独派保持距离,勿参与“东奥公投台湾正名”、“独立公投”运动。

  故“维持现状”纳入新决议文有其重大政治宣示意义,避免党政两岸政策主轴分歧、不再追求“法理独立”,擘画出清晰明确的中华民国国家认同方向,利于建立两岸和平稳定关系框架。这符合民进党执政“不必也不会宣布独立”的政治承诺,整合党政层面两岸政策采行中间路线,藉此对大陆当局表达政治善意,避免一再被质疑名为主张“维持现状”,实为推动“法理独立”。

  三、形成新决议文面临难以跨越四座大山

  一、克服党内派系、激进独派路线分歧

  目前民进党内两岸论述依政治光谱划分,依序为“维持现状”、“务实台独”、“法理台独”、“正常国家”路线。这些政治路线看似冲突,其实正符合选票极大化逻辑,吸引各种不同潜在支持者。同时,由于党内激进派与党外激进派在“法理台独”、“正常国家”理念意识形态的结合,也曾阻碍民进党两岸政策实质转型。“维持现状”主张认为台湾已经独立、是主权独立国家,中华民国不是外来政权,台湾等于中华民国。但激进独派却以为台湾尚未独立、中华民国是外来政权,应以公投决定台湾独立。

  蔡英文主张“维持现状”的中间路线,吸纳中间选民。后形成蔡赖体制由于当时阁揆赖清德多次表达“务实台独工作者”,引发外界质疑“务实台独”与“维持现状”主张冲撞。蔡英文亦为赖清德“务实台独”主张缓颊,认为赖揆支持政府“维持现状”主张。然而赖揆表述“务实台独”立场有助于稳住台独基本盘,事实上,蔡赖体制在政治市场可说是最优适的选票及政治职位组合。党内新潮流系的“务实台独”主张与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精神并无悖离,此决议文在领土与主权宣称上限缩在台澎金马,形成民进党当局在政党与政府层面政策上的分歧、冲突。外界担心新决议文可能将对大陆强硬路线纳入其中,激进派更是摩拳擦掌以待。

  蔡英文总统元旦讲话及重磅回应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讲话,否定“九二共识”、“一国两制”,路线逐渐强硬化。由于独派积极拉拢前行政院长赖清德取代蔡英文总统竞选下一任总统、主张制定新宪法时刻到来。基于上述因素判断蔡英文路线将更加倾向“亲美抗中”、偏向更独,而非中间温和两岸路线,致两岸风险及敌意螺旋急遽上升。

  从民进党对“台湾主权”论述演变来说,党内主流思维皆已承认中华民国、呼吁大陆当局正视中华民国台湾存在,宣称中华民国(台湾)已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已独立。尽管否定“九二共识”、“一国两制”,但却也无“两国论”入宪、独立公投、变更国号等法理台独做法;甚至在修宪议题上也排除41名立法委员连署废除宪法增修条文“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提案。这些前提应是新决议文自我限制及重要组成,不太可能再出台“法理台独”或“正常国家路线”的新决议文。既有《公投台独党纲》宣称公投建国、《正常国家决议文》提出正名制宪,皆属“法理台独”,无需再提此类新决议文。

  无庸置疑,民进党研议新决议文的“潘朵拉盒子”一旦打开,党内外激进派已跃跃欲试,无论是撤废中华民国,还是主张独立公投、正名制宪者,纷纷试图闯关。党内务实派多次欲将蔡英文总统的“维持现状”主张纳入党纲或新决议文却一再被搁置,其因在于内部独派反弹力量非常大。尤其是前行政院长赖清德主张“务实台独”,透过党内初选结盟激进独派挑战蔡英文,从而导致蔡英文两岸路线强硬抬头。民进党当局一旦踰越大陆当局对台政策“红线”,势将诱发两岸濒临战争边缘,对台湾安全产生明显而立即危险。

  二、利于与国民党或其他新兴政治势力竞争

  2018年台湾地方选举结果“蓝天覆盖绿地”,国民党取得十五县市执政权及白色力量柯文哲连任台北市长。尽管这只是涉及地方治理选举,无关中央高层政治、统独敏感及国家认同,但选举过程中前总统马英九提出对原三不“不统、不独、不独”中的“不统”修正为“不排除统一”、前高雄市长、总统府秘书长陈菊提出“九二无共识”、韩国瑜高度表态承认与热爱“九二共识”,尽管选战中发生金马奖“傅榆事件”引发“独立政治实体”与“中国台湾”、“中华民国台湾”争议,但并未掀起高度热论。但选后“九二共识”一词却成为台湾网络搜寻中最热门关键词。

  泛蓝候选人当选后声称以“九二共识”拼经济,大陆当局表示欢迎对两岸关系性质、城市交流性质具“正确认识”的县市与大陆城市进行交流。大陆当局所谓“两岸关系性质”是指“两岸一国”、“两岸一中”,“城市交流性质”是指“一国内部城市交流”。大陆当局对“九二共识”界定,就是体现“一中原则”精神,但现任以吴敦义为首的国民党中央主张“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大陆当局硬化“九二共识”为“一中原则”压缩国民党“一中各表”表述空间,甚至产生边缘化效果。

  然大陆当局虽强硬表述“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原则”,但在两岸城市交流上并没有因泛蓝县市表述“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而受阻碍,在政策表述与具体实践仍存有灰色地带及空间。民进党当局则宣称两岸事务系属中央职权,重申城市交流为政府既定政策,并表示两岸交流不应预设任何政治前提。并于选后积极与地方诸侯进行“战略对话”,强化民进党执政中央与泛蓝执政地方在两岸事务上的“协同关系”,颇有突破“地方包围中央”之政治意涵。

  尽管蔡英文总统表达依据“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政府层面曾一再宣称“两岸关系就是两岸关系”、“不是外交关系”、“两岸协议不是国际协议”;同时宣称采取“新四不承诺”:承诺不变、善意不变、不会对抗、不会屈服,更提出“九二历史事实”、“九二会谈精神”、“九二共同认知”等替代性共识,但大陆当局无法接受而视为“未完成答卷”,导致外交压制及军事武统威慑频仍。同时在立法方面,订立《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去除原有“两国论”主轴、《公民投票法》修正案排除统独、领土变更及两岸政治协议公投,撤回41名立法委员连署修改宪法增修条文“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提案。

  甚至蔡英文在党主席任内,搁置激进派提出“撤废中华民国案”、要求党内公职人员与激进独派保持距离,勿参与“东奥公投台湾正名”、“独立公投”运动。民进党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在政党层面的两岸定位及路线皆是趋于模糊,难以定论完全走向“法理独立”。即使提出“四个必须”、“三道防护网”,也呼吁大陆当局正视中华民国台湾存在事实;重磅回击“习五条”,直批“九二共识、一中原则”就是“一国两制”,甚至民进党当局以大陆当局对“九二共识、一中原则”定义,抨击与压缩国民党所谓“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其实并无表述空间。

  至于白色力量代表台北市长柯文哲,因表示“理解与尊重”大陆当局“九二共识”的坚持,呼应习近平“两岸一家亲”说法,沪台双城论坛得以维持九年而不坠。从大陆当局统战“连左、拉中、打右”策略角度来说,柯文哲属于政治素人及非政团政治组织,对其“九二共识”认同标准较低,属于“拉中”对象。柯市长曾经提出“一五新观点”(相互认识、相互瞭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谅解),认为世界上没有人认为有“两个中国”,肯定“中国模式”进行经济改革成就。

  值得关注的是,柯文哲在2018年沪台城市论坛期间晚宴及正式致词虽重申“两岸一家亲”,但在非正式场合则对“九二共识”及“两岸一家亲”表达应重新找出双方可以接受的替代性语词,批评上述两个语词已经被标签化。2019年双城论坛前柯文哲更表示两岸关系不是外交关系、国际关系,指出两岸具有特殊专属的定位关系。其两岸政策路线是否转向或深化,实与其未来竞选总统有关。

  大陆当局藉由“联合”国民党形成“九二共识”政治联盟,再“拉拢”柯文哲的“两岸一家亲”联盟,从而孤立、分化民进党当局。衡诸2018年台北市长选举绿白合作破局,足见“九二共识”已产生泛绿与白色政治联盟合作关系。最后形成柯文哲“两岸一家亲”路线,与国民党丁守中“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路线对决;边缘化民进党籍候选人姚文智采取激进两岸论述,包括否定“九二共识”、支持“制宪正名”、以台湾名义参与国际组织等等。在政治光谱分布上,这反而让柯文哲论述倾向中间路线,将国、民两党候选人主张排挤至两端。换言之,未来民进党新决议文应会与柯文哲路线有所区隔,但却又不能过度偏离中间路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