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新常态”徘徊期经济不宜再用猛药

http://www.CRNTT.com   2015-06-15 06:36:50  


中国和美日欧市场幷不完全相同,美国、日本和欧洲的QE猛药治不了中国经济下行的病症。
  中评社北京6月15日电/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1.2%,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4.6%,已连续3年负增长。新出炉的数据基本未超出市场预期:即仍处于“新常态”下经济的徘徊期。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香港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张敬伟文章称,这些年,普通中国人都认识了CPI和PPI,凸显宏观经济运行和民生关切的密不可分,这也验证了国计与民生的辩证关系。人们明白,以这两项数据现在的状况,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短期内还难以舒缓,这一“新常态”下的徘徊期对决策者很难捱,对民生愿景也形成了一定的焦虑。

  文章分析,就趋势而言,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要想维持第一季度7%的目标仍有一定难度,各路专家和舆论场对此形势有详尽分析,很多人给出了药方降准降息。的确,现阶段下,常规的药方似乎只能是货币政策的再宽松。不过,对于实施货币政策全面放水的量化宽松,决策层已经予以否认,同时给出了充满想象的答覆中国政策工具箱里工具还很多。

  分析家和观察者们或很难理解决策者的良苦用心。中国和美日欧市场并不完全相同,美国、日本和欧洲的QE猛药治不了中国经济下行的病症。

  相比美日欧市场的成熟,中国还面临着调结构的重要任务。经济新常态之新,在于经济结构、社会治理的更新,而非通过放水烧钱的方式进入新一轮数字增长的通道中。如果说美日欧市场有经济周期的轮回,可通过单纯的货币政策纠偏来实现经济增长,中国则需首先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

  文章指出,不一样的病,不一样的药,这是西方市场与中国经济的不同之处。美日欧三国患的是急性感冒,可以猛药疗治;中国经济则患的是慢性感冒,必须复方诊治。

  文章最后说,政策工具箱里有很多工具,看似很从容,但也折射出决策者的谨慎。对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徘徊期,决策者要有改革不动摇的恒心,国人则要有相当的耐心。着眼于宏观而非纠缠于股市、楼市和一段期间内的经济数字,才能看清中国经济的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