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稳增长就是稳信心

http://www.CRNTT.com   2015-06-01 07:50:46  


要稳增长,先要稳信心,在经济不景气时,信心尤其珍贵。
  中评社北京6月1日电/中国经济走势现已成为国内外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经济一季度呈现低迷状态,二季度复苏态势仍显脆弱。国家统计局5月27日公布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341.3亿元,同比下降1.3%,降幅比1—3月份收窄1.4个百分点。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95亿元,同比增长2.6%,而3月份同比下降0.4%。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评论员周子勋文章称,尽管4月份工业利润增长由负转正,但影响利润增长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5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也显示,继4月份之后,中国制造业的运营环境进一步恶化,产出出现了2015年迄今的首次下滑。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中国经济面对的是国内外需求同时疲软,加之制造业进一步裁员,都显示制造业至少在短期内难以扩张。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经济政策走向的焦虑,经济增长该怎样“稳”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文章认为,要稳增长,先要稳信心,在经济不景气时,信心尤其珍贵。稳住信心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一是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和工具,刺激信心的增长;二是可以通过领导人的表态,影响市场信心;三是最重要的即改革,持续而稳定的改革能够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安全与健康的市场。结合目前的信息来看,有三个内涵值得关注:

  一是要想稳增长,还得靠扩大投资。2014年以来,为了拉动投资,刺激增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投资的政策,并在基建、重大装备等领域加大投资。各部门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速度,一大批铁、公、机项目被发了下去。而今年4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定调“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今年5月份,国务院及所属部委出台与稳增长相关的文件不下10个,平均两天出台一项稳增长措施,这在往年非常罕见。

  二是要想增加投资,还得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当前看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加大的确对经济增长带来了利好作用。然而,4月份基建投资单月增速从24.5%降至16.1%,同比回落幅度较大,显示了地方政府财政紧张、融资困难的现实,对于扩大投资有心无力。更何况,由于财政收入增速进入个位数增长的新常态,43号文和一系列的财政整顿又使得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空间严重受限,本来被寄予厚望的PPP模式也迟迟难以挑起大梁。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最近数月以来,为了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稳投资的能力和积极性,让地方政府可以更有作为,中央正在放松政策限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扩大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发债的能力。因此,不排除以后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还会进一步打开的可能性。

  三是稳增长的同时不应忽略防风险。当前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仍要引起高度警惕。中国当前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其杠杆率正在迅速增加,而且由于银行资金正在大规模加入而增大了风险。政府在金融市场上减杠杆的同时,在其他领域则开始放缓减杠杆的力度,甚至通过不同的放松来“加杠杆”。这些看似矛盾的政策,都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有关。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多目标和不完全市场化,使得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变得十分复杂而微妙。中国需要不断调整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还要兼顾改革,在财政、货币政策和改革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文章指出,近期一系列政策和监管动作显示:当前形势是保增长压力空前加大,未来更具灵活性的政策执行效果可能会发生更大变化,但可以确信,中国不可能重回“2009年四万亿”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