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 
中评论坛:国民党两岸政策面对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5-04-19 00:00:35  


 
  第三是和平发展的发展可能在“两岸互信”,这里讲两岸政策,本来不是中国国民党的名词,中国国民党应该是讲大陆政策,不是两岸政策;国民党“十三全”大会提案的名称是“现阶段中国国民党大陆政策”。“大陆政策”和“两岸政策”是政策位阶上的差别:“大陆政策”是指中国国民党志在全中国,有志于逐鹿中原,所以,倡议两岸人民要交流、交往与和解,然后我要用台湾现行的三民主义的理念、制度来影响大陆。然而因为要交流,所以衍生问题;因为衍生问题所以政府要处理,所以成立“行政院”的大陆委员会”,政府处事必须于法有据,所以提出“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又由于“十三全”大会提案的“大陆政策”没有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下的北京与台北的定位问题,所以在两岸政治谈判前设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换言之,海峡交流基金会,“行政院”的大陆委员会、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逻辑都是从“大陆政策”推论出来的,也是从“中华民国”的“一个中国”原则推论出来的,这样两岸的“国、共”两党之间,就容易有“政治互信”,由“国、共”两党主政的政府之间,也比较有“政治互信”,其后中国国民党再度执政,为了迁就台湾的新民意,将中国国民党的“一个中国”原则改称“九二共识”即“一中各表”的原则。

  而民进党不同,民进党一开始在1986年成立的时候就说是“中国政策”。所以民进党是从外交政策向两岸政策靠拢,国民党是从大陆政策向两岸政策靠拢,两者不太一样。所以中国国民党的大陆政策拥有两大优势:第一,坚持“一个中国”,不然1992年两岸出现争执时,“中华民国”的“国家统一委员会”就不要去解释“中华民国”的“一个中国”。第二个是“反共不仇中,这是它的本钱,也因为这样,所以“国、共”两个老冤家到2005年才变成老亲家,连战去了以后才把国民党原来的大陆政策延伸变成两岸和平发展的愿景,这样两党在一个中国底下可以并存,可以慢慢有了政治互信。从政治互信的建立而言,中国国民党也优于民进党,所以朱立伦主席也说“经济与两岸本来是国民党的优势”。但“执政六年多来,…两岸交流和平互利本是民众所期待的,但因分配的扭曲,特权的疑虑,加上少数台商回台后的恶劣行径,加深了人民对我们的不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