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习访美前瞻:互相保证或互相摊牌?

http://www.CRNTT.com   2015-09-13 00:05:26  


奥巴马去年11月访华取得超乎预期的成果 网络图
  中评社华盛顿9月12日电(记者 余东晖)当中国人对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充满热望时,华盛顿的上空正笼罩着美中关系的阴霾。媒体里充斥着美中关系的负面消息,学界里涌动着要求奥巴马政府与中国“硬碰硬”的呼声,共和党的总统竞争者哗众取宠地呼吁取消或降格这次两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的国事访问。

  其实以前每次中国领导人来访之前,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阳光灿烂”,矛盾纠纷总是不断,但此次访问是在美中之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战略竞争色彩空前浓厚的背景下展开的。当中国实力较弱时,前副国务卿斯坦伯格提倡的“战略再保证”或许还有市场,2011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进行国事访问时,双方的联合声明确实浓墨重彩地进行“战略再保证”,而当中美实力开始逐渐靠近时,这次少有人再提“战略再保证”,反倒有人担心中美是否已经到了“战略摊牌”的时候。

  过去两年,从东海到南海,从防空识别区到南沙填海造地,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中国的每次出手都会引来美方忧心忡忡。美国人形容中国在习政府下的战略,用到最多的词就是“assertive”,这个词在中文里没有一个词能准确对应,大致有“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意思。一个在世界事务中经常奉行单边主义的超霸,仿佛成了弱者,在抱怨中国独断专行,让人有“今夕是何夕”的感觉。尤其是刚刚举行的北京大阅兵,在美国人眼里就是“秀肌肉”,伴随着“航母杀手”、“关岛杀手”等名词的传播,“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很有市场。

  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壮大,面对一个被美国人认为是几十年来最强势的中国领导人,美国人担心亚太秩序主导权被中国取代的危机感空前增强,美国连续八届政府一以贯之的“接触加制衡”对华战略开始受到质疑。以美国前副总统切尼的助手、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范亚伦(Aaron Friedberg)今春提出对华要“更好制衡”(better balancing)为代表,“外交关系理事会”高级研究员布莱克威尔(Robert Blackwill)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特利斯(Ashley Tellis)跟进提出“修改美国对华战略”,其核心是制衡中国崛起,而不再助其优势。一时间,要求加强制衡中国的呼声在美国学界高涨。而像奥巴马的前东亚事务顾问贝德(Jeffrey Bader)的“不要与中国为敌”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建设性现实主义”,提倡继续加强对华接触的温和理性声音显得弱小无力。

  习近平来访之前,近期有两本新书出版,一本是“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福德(Christopher Ford)的《中国看西方》,另一本是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萨特(Robert Sutter)的《美国与亚洲》,都担心美国在亚洲主导权受到中国挑战。福德称,中国“重回”亚洲地缘政治中心的目标塑造着北京长期的对美战略,将与美国形成“零和竞争”。中评社记者问萨特:有什么好建议能管控美中之间的战略竞争?他说:没有好答案,也许美国只有大胆使用其力量,才能让中国做出再保证,就像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在科索沃显示实力,而中国做出和平发展的保证一样。他认为,显然奥巴马政府现在不会大胆展示实力,而中国也不再保证不挑战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

  由是观之,抱怨中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强硬派”抬头的美国,其内部“强硬派”其实也在抬头。美中关系中的现实主义大行其道,理想主义偃旗息鼓。与其幻想美中关系温馨浪漫的“玫瑰色”,用口头的“相互保证”掩饰日益加深的现实的“互不信任”,不如坦率直面两国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红色”,划出自己的红线,亮出自己的底线,在实力的“互相摊牌”中,寻找避免冲突的相互制衡方式。在此基础上,以务实合作带来的协同正能量,抵消分歧矛盾驱动的对抗负能量,让美中两个大国为了不致于“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而避免走向冲突。相信这也是“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所在,无奈美国官方不愿意呼应这个习近平倡导的新概念,根本原因是美国还不愿意承认中国有与美国平起平坐,制定国际规则,引导区域秩序的实力与权利。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