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谢楠:“小确幸”不应被“台独”意识所扭曲

http://www.CRNTT.com   2015-01-03 08:23:48  


蔡英文的政治主张对“小确幸”思潮起推波助澜作用(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1月2日讯/当前台湾岛内有几股社会思潮颇引人瞩目,其中强调少一些对金钱的渴求、多一些小清新小感动的“小确幸”声音,在岛内青年群体中很是流行。岛内出现这种反思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发展主义优先”的价值理念与台湾进入后工业化社会阶段密切相关。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原本可对台湾社会发展起到纠偏作用的价值观念在岛内恶劣政治生态的塑造下,已异化为一种混杂着“台独”意识与“锁岛”心态的民粹观念,对台湾社会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其未来发展态势值得长期观察。

  东方特色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念

  “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畅销书作家村上春树的一篇散文,“想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找到自己的小确幸(小而确实的幸福感)……就像耐着性子激烈运动后,来杯冰凉啤酒的感觉”。作者本意在于鼓励人们创造一些感动自己、令自身感到幸福的时刻,使自己的身心暂时远离冰冷逼仄的现实,以获得片刻舒缓。这种追求刹那间身心愉悦的理念与讲究“瞬刻永恒”的东方禅意有相通之处,可以被理解为是传统东方禅意美学在当下面对现代性的一种抵抗。

  “小确幸”在岛内迅速流行与台湾的后工业化社会特征密切相关。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所提出的“后工业化社会”标准,当一个社会的服务业取代了工业而占主导地位,就意味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后工业化社会”具有以下若干特征:1、经济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呈现出制造业信息化、制造业服务化的新特点。2、形成以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的中产阶层和白领阶层,社会结构呈现为“橄榄型”。3、由于社会富裕程度的整体提升,社会中的人们优先考虑的问题从关注经济和物质安全问题,更多地转向了个人幸福感、自我实现以及生活质量等,强调勤俭节欲的传统伦理观念逐步被消费享乐主义取代,强调尊重权威的社会理念逐步被强调自我表达和个人自由的价值追求代替。美国政治社会学家英格尔哈特将这种具有明显代际差异的文化价值观念称之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台湾社会上世纪九十年代便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2013年人均GDP约为21000美元,服务业占经济比重接近70%,经济增长模式正由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社会阶层分布来看,台湾社会整体呈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以普通军公教人员、医生律师会计师、中小企业主为代表的中间阶层发育较为完备,社会流动性相对较高。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岛内社会积累了大量财富,加上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国际流行文化的浸染,岛内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代际差异,出现了较为典型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念”:追求财富、崇尚成功的传统发展理念逐步让位于强调个体自由与自我实现,“小确幸”大行其道。

  近期岛内进行的“2014年台湾国中生未来志向大调查”也发现,“厨师/面包师”、“职业运动员”、“工程师”和“美容/美甲/美发师”、“厨师/面包师”和“护士”成为男女生预测未来职业的前三项,与传统青年少年倾向做“律师、医师、会计师”相比已有相当大转变。这从侧面反映出,追求“小确幸”并不完全是岛内青年群体面对“闷经济”与底薪工作环境的被动选择与自我麻醉,而是一种确实存在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价值理念,且这种理念已逐步位移下沉,成为岛内青少年群体主动向往追求的生活方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