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王建民: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

http://www.CRNTT.com   2015-01-02 09:08:25  


“九合一”选举为何绝大部分青年人支持“年长”的柯文哲而不是“年轻”的连胜文?
  中评社北京1月2日讯/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是国民党大败、民进党大胜,许多学者开始反思其中的原因,其中一个普遍性的结论是,台湾青年人或“首投族”的投票倾向成为影响这次县市长选举尤其是台北市长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当今台湾青年人有着怎样的社会心态?有着怎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是何种因素影响他们的观念与投票行为?特别是为何绝大部分青年人支持“年长”的柯文哲而不是“年轻”的连胜文?这些问题确实是值得思考的。

  当今台湾年轻人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主要表现在:不重视群体或整体利益,更重视个体与自身利益;不重视长远利益,更重视当下利益;不重视宏观的大论述,不喜欢谈论抽象与宏大的人生规划或远景目标,更重视具体、细节问题,更重视眼前实实在在的东西与具体的对象;不重视、不关心整体或大局,更关心与关注个体(如在“林文苑”事件中,不考虑多数住户的主张与利益,更不关心台北市政建设,而更关注不愿拆迁的极少数人的主张与利益),更重视个体的生命,不只是人类个体的生命,还包括动物的生命;不重视经济议题,更重视政治议题;不重视经济价值,更重视环保价值(不关心经济发展,不关心、不考虑未来能源供给,只关心核电安全,于是持续爆发反“核四”抗议活动)。同时,台湾年轻人还有一种“亲美亲日恐中”的心态与观念。

  当今台湾青年人这些社会心态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三十多年来台湾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变迁与文化教育的必然结果。

  现在20岁到35岁的台湾青年人,看看他们成长与生活的时代大背景,就不难发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心态背后的历史原因。他们成长在台湾经济快速发展与经济实力最雄厚的时代,尽管60年代初台湾经济开始起飞,1979年首次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这时台湾才实现了“小康”;台湾经济实力真正增强、进入富裕社会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事情(一度出现所谓的“钱淹脚”的时代),正是他们成长的年代。可以说,当代这些青年人所处的这个生活无忧与富裕的社会,正是其父辈艰苦奋斗与努力创业创造的结果,他们成为享受的一代,不为生活所困。他们所追求的不再是艰苦奋斗与努力创业,而是追求公平正义,追求“小确幸”的生活方式,敢于花钱与消费。

  他们成长在台湾逐步进入民主政治发展的大时代,接受了反专制、反特权、反黑金及追求民主、自由、重视人权等教育与政治运动洗礼,他们对代表专制、曾侵犯人权、大搞黑金政治的国民党从小就有一种排斥心理,有一种潜意识的反感,而对高举民主、人权、公平、公正大旗的民进党有着更深的亲近与想往。这就是为何这些青年人比较亲近与认同民进党的政治理念,而且能够吸引大量青年人的投入与支持而国民党却无法吸引大量青年人的关键。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