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缅甸的外交情势变化与中国利益

http://www.CRNTT.com   2011-12-02 10:10:24  


 
在缅中资企业应借机提高竞争力

  其次,中国在缅甸有商业利益。这种利益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一部分。“要致富,先修路”。这既是中国国内经济建设的一个基本经验,也是扩大中缅商业往来的自然性措施。一些中国学者和媒体把这些措施说成是把缅甸建成为中国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类似言辞,在中文的表述中仅是形象性的概括,却在国际间引起了诸多不必要的地缘政治思维想象。殊不知,海运依然是国际货物运输符合商业逻辑的选择,建成连接云南和缅甸出海港口的道路,既有利于中国的产品输出,也为缅甸产品、参与缅甸市场的外资产品出口提供了必要的载体。中资在缅甸的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缅甸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硬件。

  由于受到美欧的全面制裁,缅甸与其传统国际市场的联系在过去几年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在此背景下,中资成了缅方的方便选项。在缅甸漫长的发展史上,今日中资存在的程度,只是一个大环境造成的例外。

  毋庸讳言,某些中资项目的立项,由于在整体经济环境封闭的大背景下缺乏竞争,出现了“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情形;加上中资经营者的国际形象公关经验的缺失,以至于出现了花了钱、出了力,却不讨好的尴尬局面。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资公司进入缅甸市场,是在结构性层面改善缅甸外资环境的正面发展。有竞争才能出现优胜劣汰。就像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情形一样,企业层面的竞争,实力来自公司本身的行业竞争力,政府外交的支撑,只是一种辅助性因素。

  维护和推动中方在缅甸的经济利益,标识不是市场份额,而应该是通过参与缅甸的经济发展而推动中资企业在境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对那些饱受缅甸社会非议的中资项目和行为(例如:赌博、色情;罔顾环境保护),中方应该本着“正人先正己”的原则,明确禁止、加大力度打击。

  总体而言,缅甸外交情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利益而言,不存在“非此即彼”式的质变。在政治层面,促成这种变化向有利于缅中边境地区稳定方向的发展,是中国敦促其它国家以及缅甸一起努力的任务。在经济层面,这个变化是提高中资企业“走出去”竞争力的契机。

  (作者査道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2011-12-02)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