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俄关系下“一路一带”有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4-12-15 10:05:31  


 
  尽管“一路一带”带有北京的战略使命,但它首先是一项经济战略构想,是作为经济外交的内容出现的,即以“一路一带”为中国的经贸先行注入新内容。改革以来,中国外交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经济外交,外交为经济服务的目的很明显。这一点至今没有根本变化,但经济外交的内容有所调整,过去更多的是将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体系,现在更多的是输出自己的产品和资本,用中国经济去辐射和带动外部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让它们分享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经济外交在相当长时间,仍是中国外交的一张王牌,特别是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消费,为其他因素无法代替。所以中国领导人不管出访哪国,经贸必是一项重要内容,现在更是不遗余力地向访问国推销“一路一带”。

  从此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看,北京提出了包括“一路一带”在内的一整套雄心勃勃的外交构想。这一方面是中国实力的自然反应,另一方面要实现这个构想也殊非易事。它不仅有赖于中国的实力进一步提高,也要防止不同目标之间存在冲突。

  而这其中关键的因素还是要处理好同俄罗斯的关系,避免被俄绑架而最终走向结盟或准结盟地步以抗衡西方,如果这样,将会使全球沦为以中俄为一方,以美欧日为另一方,其他国家选边站的类似于冷战时期的冷和平格局,这对中国来说,是最坏的情况,预示着中国外交的失败,和崛起的夭折。因为中国崛起是在不改变现行国际秩序的前提下,如果中国在尚未最终崛起前就试图改变国际秩序,那么,现行国际秩序中那些有助于中国崛起的因素就会消失,至少会消减,尽管中国崛起后对国际秩序会产生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诉求,但这是一个自然投射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试图改变现状。但目前有迹象表明中俄滑向这种结盟的可能性。

  客观而言,中俄接近和交好有双方共同的不针对第三方的需要。两国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和军工技术,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市场和资金。两国在涉及到各自利益的国际事务中也有互相支持的必要。特别是鉴于中俄有漫长的边界,两国交好能够节省大量用于针对双方的军费开支,把这笔钱用于其他方面。所以,两国签订全面边界协议和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有助于双方关系的巩固,用法律形式确立两国友好的基础。尽管如此,在一段时期内,两国关系尤其是民间表现得并不热情,双方都有防范对方之心。而当前中俄关系的升温,一个共同的背景是防范美国。尤其对俄罗斯来说,在乌克兰危机下,需要借助中国来化解来自西方国家的制裁压力。

  中国借美欧制裁俄罗斯之际推进与俄的深度经济合作,是完全可以的。因为中俄虽为战略伙伴关系,但过去这种关系缺乏实质的经贸支撑,中俄双边贸易在各自的对外经贸中所占比例很低,没有广泛和深度的贸易往来,单靠双方领导人的政治热情,这种战略关系很脆弱,不能持久,但若植入经贸内容,长久而言,将会建立起两国关系稳固的基础。当然,在中国和俄罗斯发展深度经贸关系时,它客观上有助于帮助俄罗斯化解西方制裁产生的压力,同时招致西方的疑虑也是难以避免的。

  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中俄双方“相互给力借力,共同抵御外部风险和挑战”(习近平语)的同时,中国必须避免给外界尤其是美欧传递一种中俄结盟抗击西方的信号,小心被莫斯科拉下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