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俄关系下“一路一带”有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4-12-15 10:05:31  


 
  但新领导人上台后,尤其是今年以来,这种微妙平衡被打破。从北京的角度看来,中俄关系的重要性要超过中美关系,外交呈现出一种亲俄疏美态势。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的第一站就选择莫斯科,今年的首次出访也是去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而彼时西方领导人因乌克兰问题纷纷抵制。今年以来,习近平在国际场合已六次会见普京,总理李克强等其他中国领导人也多次同俄罗斯领导人见面。相反,对美关系则出现降温迹象,包括习李在内,中国领导人自去年以来尚未对美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去年的访美属于非正式访问),在国际场合会见奥巴马的频率也不多。尽管在APEC会议上及随后奥巴马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在中南海瀛台夜话,双方还达成了气候、军事、贸易和签证协议,改善了曾一度紧张的双边关系,但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互动来看,两国的战略互信还显得非常脆弱。

  出现这种亲俄疏美现象,与地缘政治的变化和美国对华政策有关。中美关系对双方而言都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为此,习近平去年在和奥巴马的庄园会见中提出了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但一年多来的表现说明,美国并不真正重视该建议,因为新型大国的真正含义是取得和美国的平等地位,要美国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这自然和美国的期待相反,华盛顿即使不把北京看作敌人,也尚未准备好将北京作为平等伙伴,因此,其重返亚洲的战略被北京认作主要针对自己。此种情况在奥巴马最近对中国的访问中虽然有所改进,表示要同中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但美国能否视中国为真正平等伙伴,而不只是外交语言,看来很难。

  然而,中俄关系的发展要顺利得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两国就达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签订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如今,在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与西方闹翻后,更有同中国发展更紧密的全方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愿望与动力。所以,中俄关系在这样一个大的战略背景下升温,也就很自然。

  北京提升中俄关系,除了因为两国共同面临着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外,也有出于“一路一带”的考虑。“一路一带”战略是北京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工具,同时也是输出中国过剩产能和资本的途径,所以,它又被称作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一些中国学者辩解,“一路一带”战略是一个商业规划,没有政治意图,这实有点“掩耳盗铃”味道。任何一项经济计划作为外交战略推出,都带有某种政治使命在内。北京的“一路一带”战略使命,就是要用它构筑“亚洲命运共同体”。

  “一路一带”分别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用中国外长王毅的话说,两大倡议是要以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西开放为契机,为自古以来的丝绸之路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与各国一道,为亚洲的整体振兴插上两支强劲的翅膀。这就涉及到与俄罗斯的关系问题。因为“一带”所涵盖的中亚国家,多数过去隶属于前苏联,苏联解体后,它们与俄罗斯有着特殊地缘关系,多半被后者视为自己的保护国。

  北京要与它们发展更紧密的经贸联系,无疑会引起俄罗斯对北京意图的怀疑和警觉,所以北京如何说服俄罗斯就显得很重要。这也是北京把俄纳入“一带”的原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