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新时代深化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研究

http://www.CRNTT.com   2023-10-01 00:00:18  


 
  第一,建构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交流大格局。一是持续全方位开展交流活动。除了要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地办好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等品牌交流活动以外,要下大力气办好省直各部门、各地市、各领域小而专的交流活动。比如湄洲妈祖祖庙携手台湾宫庙新春祈年活动、闽台青年(福州)古厝文化传承研习营活动、2021闽台工匠大会系列活动等富有特色、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二是扩大闽台基层民众的交流。大力吸引台湾基层民众尤其是南部基层民众组团回祖籍地寻根谒祖,不断深化台湾基层民众对“根、源、祖、脉”的认同。通过闽台同名同宗村、乡镇村结对子的方式,推进个性化的“一对一”交流合作实践,将交流合作延伸至镇、村层面。继续扩大闽台村里长交流,统筹组织开展“点对点、村对村、庙对庙、宗亲对宗亲”的文化交流活动。三是持续扩大吸引“首来族”来大陆。运用社团推荐和网络报名相结合的方式,专门针对特定的“首来族”群体量身定做相关的活动内容,或让他们共同参与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增进他们对大陆发展现状的瞭解与认识。

  第二,重点发挥闽台族谱、涉台文物与闽南方言的优势作用。一是加强闽台姓氏族谱的研究应用。闽台族谱体现了“两岸同根,闽台一家”的血脉传承,意义重大。要协同开展闽台族谱研究和修撰工作,梳理闽台各姓氏根脉关系,全方位开展闽台各姓氏源流及迁徙史研究,重点研究闽台大姓和着姓,尽快实现闽台族谱对接全覆盖。推动族谱数字化和普及化。二是加强涉台文物及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保护传承。据统计,福建省登记的涉台文物占到全国涉台文物总数的八成左右。要加强涉台文物史迹的保护,集中建设一批涉台文化展示点,深入发掘、展示和宣传其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鼓励和吸引台湾同胞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台共享工程。三是重视闽南方言的保护推广。在民进党当局挤压、污化“国语”的现实情况下,融于台湾民众生活的闽南方言在反制“文化台独”与“教育台独”、促进两岸合作交流上就发挥着独特作用。建议设立闽南方言保护研究机构,开展推动闽南方言使用情况调查、闽南方言典籍、语料库建设等工作,奖励支持闽南方言保护工程研究、提升闽南方言传播能力的各项研究活动。

  第三,大力实施祖地文化入岛战略。闽台民间基层交流既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要加大祖地文化入岛交流力度,创新运作模式和合作机制,有效突破民进党当局的封锁限制,推动祖地文化入岛活动多元化、精品化、常态化。要系统策划闽南文化宝岛行、客家文化宝岛行、妈祖文化宝岛行等系列活动,推动祖地文化入岛交流向北、中、南部地区全面拓展。要以民间信仰为主线,扩大闽台宫庙往来,以台湾信众最多的四大民间信仰为基础,支持开漳圣王、保生大帝神像、妈祖金身经常性入岛巡游活动,用信仰之情延续两地人缘神缘根脉,贴近台湾最底层的民众。探索在台出版祖地文化读物,积极利用闽台图书出版行业的合作机制,资助一批普及性的祖地文化读物在台湾出版,并通过宫庙、宗祠、学校等网络免费发送岛内民众。 

  第四,探索“产官学民”协作机制。当前闽台民间基层交流呈现多领域、多主体、多媒介的互动趋势,单单依靠政府力量推动远远不够。探索“产官学民”协作机制,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统筹指导功能的同时,鼓励社会民间力量参与其中,合力实现闽台民间基层交流量与质的共同提升。一方面发动民间团体承办对台民间基层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民间各级群团组织、商会、协会等加强同台湾岛内各种社团组织的联络和协作,扩大闽台民间基层交流。鼓励台湾同胞加入福建省文化艺术类专业性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参加相关活动。另一方面加强闽台祖地文化研究机构的互动合作,鼓励两地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祖地文化研究,为台湾祖地文化研究机构来闽开展田野调查、学术交流提供资料、资金等支持,促进其发展壮大,使其成为岛内传播推广祖地文化的中坚力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