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新时代深化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研究

http://www.CRNTT.com   2023-10-01 00:00:18  


 
  近年来,随着两岸民间基层交流日益频密,学术界聚焦两岸民间基层交流的现实进展、发展模式、优化路径和具体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针对两岸青少年交流研究成为焦点。艾明江(2012)③在回顾两岸青少年交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认为两岸青年交流逐步围绕“认知-情感-利益”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混合式交流模式。张宝蓉等(2015)④梳理了2008年以来两岸高校青年学生交流概貌的基础上,强调未来要共同营造两岸青年学生“零距离沟通”和“面对面生活”的全新教育生态环境。唐桦(2018)⑤则主张“体验式”交流是推动两岸青少年交流纵深发展的新思路,并据此设计了关联体验、机会体验等5种创新模式。基于闽台青少年交流的突出地位,蓝剑平等(2014)⑥以大学生和青年人才为对象考察了闽台青少年交流的优势及特点,提供了基于经验分析的研究素材。以上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内容上的借鉴,但相较于两岸青少年交流研究,有关两岸民间基层交流的系统性研究较为薄弱,尤其是闽台民间基层交流未检索到一篇有关学术性文献。本文力求系统梳理近年来闽台民间基层交流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客观研判当前深化闽台民间基层交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深化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的推进路径和对策建议。

   一、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的现状和成效

  闽台民间基层交流是两岸民间基层交流的核心组成,是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促进国家统一的基础工程。多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的独特区位优势,以血缘、亲缘和文缘为纽带,持续实施同名同宗村联谊等乡情亲情延续工程,精心打造以海峡论坛、两岸青年联欢节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对台民间基层交流品牌活动,并率先出台了《福建省贯彻〈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意见》及《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创新性支持政策,有效推动了闽台民间基层交流的规模化、品牌化和制度化,逐渐形成了以基层一线、青年一代为中心的闽台民间交流“多点开花”的全方位格局。

   (一)闽台基层交流日趋规模化、特色化

  一是闽台姓氏宗亲交流活动日益频密。福建省以各地姓氏宗祠为平台,举行形式多样的宗亲联谊,通过族谱对接、同名村镇续缘之旅等活动,欢迎台胞寻根祭祖,增进两岸宗亲情谊,扩大祖籍地的影响力。同时,依托历史名人陈元光、郑成功、林则徐、朱熹、林语堂等举办的姓氏宗亲交流活动,成为闽台民间双向交流的重要桥梁。如两岸姓氏宗亲交流的重要平台“海峡百姓论坛”自2007年举办以来,两岸共有百余个姓氏同胞组团参会,进行了互访联谊,总计有3.2万名两岸宗亲代表参加,约30余万名台湾民众参与交流,直接或间接促成近600万名台胞回大陆寻根谒祖、续谱联宗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