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中评论坛:美国对台政策变化与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8-10-29 00:13:45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除了上述这些美台关系的新动向,“美国在台协会”在台湾内湖建设大型新馆舍应该也算一个大动作。是的,这是一个大动作,但可能也还不能说代表了美台关系发生质变。但如果美国一改信义路旧馆维安做法,公然派遣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着军装进入AIT台北办事处,那么这比美舰泊台可能更具有驻军色彩,对“三原则”中的“撤军”将产生巨大冲击,这同时也将是对“断交”的背弃,因为只有美国驻外使领馆才需要陆战队站岗。如果美国陆战队进驻台湾,也就意味着美国承认AIT台北办事处是“使、领馆”,那从逻辑上推演,也就是美国承认台湾是一个与美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当然,近一两年来美台之间还出现了一些其它显示双方关系提升的动作,如美国核准提供台湾潜艇制造所需的“行销许可证”(marketing license)、双方国防工业会议从一年举办一次增加为一年举办两次且一次在台湾召开、美国将台湾列为“全球入境计划”伙伴等。但这些动作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美台关系上“量的增长”,它们共同为今后可能的“质的变化”作了铺垫。可以说,当前量变正在一步步逼近质变的临界点。

  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  与对华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

  美国为什么要调整对台政策?这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因为在美国看来,对台政策是其对华政策的一环,如果对华政策改变,那么对台政策必然随之改变。总的来看,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剧变,一改过去数十年“吸纳中国进而改变中国”的路径选择,主张对华全面高压遏制。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公开将中国确立为“战略竞争对手”;《国防战略报告》提出美国安全的首要关切不再是恐怖主义而是大国间的战略竞争,其中主要剑指中、俄;《核态势评估》将中国同俄罗斯并列为美国核安全的主要威胁;更不用说最近美国铁了心开打意在遏制、摧毁“中国制造2025”的贸易战。

  为了打击与遏制中国,美国在经贸、科技、海洋甚至网络全面着手,台湾问题既然是中方关切的、事关核心利益的问题,自然也成为美国认为分量很重的一张牌,用“台湾牌”来牵制、打击中国成为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美国对华政策的大调整几乎是在美国各界在此问题上形成广泛共识的背景下进行的,其中美国国会更是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率先推出系列亲台法案,特朗普则是顺水推舟地签署,并视之为今后对华交涉、要价时可以打的“大牌”。

  美国对台政策变化对两岸关系、中美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未来主要的危险在哪里?这里我还是想从上述《国防授权法》和《与台湾交往法》谈起。这些法中的那些条款尽管只是sense of congress,即“国会意见”,但在美国国会通过并由总统签署后,已经成为法律,当然是有法律效力的,不过美国行政部门对此有相当的自由裁量权,不一定落实其中的条款,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其对行政部门是否必须主动施行没有强制力。但是,我觉得这里可能还得做点区分:对于《国防授权法》中有关派遣军舰泊靠台湾港口或者让台军参加美军演习,白宫和五角大楼拥有绝对的“发动权”,即只要行政部门和美国军方不“发动”,国会通过的这些法中的涉台条款的内容就实现不了;但《与台湾交往法》有点不同,邀请台高层访美的发动权不全掌握在美国行政部门手中,即便美国行政部门不邀请台官员来访,美国国会、大学及其它机构也都可以邀请台官员来访,甚至台官员也可以自己要求赴美。

  若发生这种情形,美国行政部门可能声称在法律上很难阻止台官员入境,因为公开阻挡入境可能引发有关机构指控行政部门违反该法,甚至可能因此打官司,而在这一司法诉讼中美国行政当局存在败诉可能。当然美国行政部门可以在得知相关消息后,私下找台湾当局沟通,要台方相关人员主动放弃赴美。但无论如何,《与台湾交往法》通过后,美台高层互访的可能性大幅提升,一旦发生类似1995年李登辉访美的情形,那么再一次台海危机的爆发恐怕难以避免。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方面认为《与台湾交往法》中的相关规定和《与台湾关系法》并不冲突,多年来之所以美台没有高层官员尤其是敏感部门高官互访,是因为美国自我设限(self-imposed restriction),现在规定这些互访条款,只不过是对过去“不当”做法的纠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