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中评论坛:美国对台政策变化与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8-10-29 00:13:45  


 
  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资深研究员葛来仪( Bonnie Glaser)在推特表示,“作为美国在太平洋的伙伴,台湾将参与美国在所罗门群岛的海军演习,虽然这不是第一次,但现在正式公开宣布。”台媒也报道,台湾军方也可望在11月由海军、医疗人员组成小组,登美军舰艇见习美国海军的海上医疗及救援机制。这表明美台之前秘密举行的各项联合军事演习等,开始逐步由暗转明,明显是要“力挺台湾、警示大陆”。

  第五、蔡英文当局加紧与美防务产业合作,妄图进一步嵌入美国全球防务产业链

  蔡英文上台后,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曾提出“五大产业”计划,防务产业即为其中重要内容。为了将这些计划落至实处,蔡当局又相继提出“潜艇自造”、“战机自造”等口号。但台湾已经多年没有生产潜艇和战机的经验,在许多关键技术上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因而不得不向美国求助,希望通过与美国合作来化解技术难题。

  对于蔡英文当局的需求,特朗普政府出于“以台制华”等目的考虑,也给予高度配合,但考虑到问题的敏感性,又不愿直接出头露面,因而将民间企业推到第一位,妄图通过“白手套”的形式为台湾潜艇制造等提供关键支持。目前,由40多家台企组建的“台湾国防产业发展协会”已经与美台商会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防务产业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并同意共同举办“美台国防工业会议”或“美台国防工业论坛”,且由此前的一年一次升级为一年两次,由原先只能在美国举行,现在变更为分别在美国和台湾举行,以进一步加强沟通,推进议程。今年5月首次在高雄举办“台美防务产业论坛”,引发岛内外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加强与美国防务产业的合作,其根本目的不仅仅只是想从美国获得军事武器制造的技术,而是想藉此嵌入到美国的防务产业链中。“台湾国防产业发展协会”韩碧祥毫不掩饰地称,“台湾厂商也想打进美国供应链,有机会把产品卖给美国”。韩碧祥如此表态,说明台湾当局意图藉助与美国合作的机会,将台湾生产的零部件销售至美国。如此一来,台湾藉此就可以既彰显与美国合作的密切程度,又可以对外宣传自己的“隐形冠军”,凸显台湾在机械制造等领域的“非凡实力”。

  回顾1979年美台“断交”后近四十年历史来看,每次美国共和党重返执政的初期,美国出于其意识形态等因素考虑,都会对华大打“台湾牌”,声称将会全力提升美台关系,但从其最终结局来看,却是高开低走,无情地把台湾晾在一边。1981年里根上台前狂妄声称要重新恢复与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正式走马上任后却与中国签署“八一七公报”,承诺将“逐步减少对台售武并直至最后的解决”。90年代初老布什时期,一度向台湾出售150架F-16A/B战机,但最后也是草草收场。2001年小布什刚上任的时候,一度宣称要“不遗余力地协防台湾”,最后却直接痛斥陈水扁是“麻烦制造者”,给岛内“台独”势力以无情地打脸。

  从这些过往历史经验来看,现在作为共和党出身的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动作频频,一点也不应感到惊讶,因为这既符合共和党长期的历史惯性,同样也符合特朗普的交易式商人思维方式。但从长远走势来看,“绚烂之极终归平淡”,美国打“台湾牌”有其自身的制约性因素,如果继续加码的话,极有可能会引火上身得不偿失,并再度“冷冻”台湾问题。所以对于现在日渐升温的台美关系,蔡英文当局不应因为一时“成绩”而沾沾自喜,而应看到中长期的发展大势,若是一味地“押宝”到美国身上,只会“希望”变成“绝望”,“梦想”变成“空想”,最后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能自己收拾残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