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评观察:仲裁结果出炉前后台当局反差明显

http://www.CRNTT.com   2016-07-29 00:28:41  


 
  第三,声明完全无法接受仲裁“结果”的理由:仲裁庭使用“中国台湾当局”不当称呼贬抑“中华民国”作为“主权国家”地位;仲裁庭自行扩权将原不在菲律宾请求裁判的标的中的太平岛裁决为岩礁,不得拥有专属经济区,严重损害“中华民国”南海诸岛的法律地位及其相关海域权利;“中华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相关海域享有国际法及海洋法上的权利不容置疑,仲裁庭既未邀请“中华民国”参与仲裁程序,也从未征询意见。因此裁决对“中华民国”不具有任何法律拘束力。

  第四,声明“国军”将坚定捍卫国家领土与主权,严密监控南海海域及外围区域情势,提升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值勤层级,持续派遣机、舰实施南沙巡弋、运补与护航,支持海巡任务;“海巡署”将正常实施东、南沙海域巡护勤务,适时增加频度,并与海军南侦任务交错,强化侦巡连续性,以及强化东沙岛及太平岛的防卫作战能力。

  且不谈台湾当局在仲裁“结果”出炉后宣示的南海立场对捍卫中华民族南海共同利益有什么积极意义以及还有哪些不足,单就这个立场来说,台湾当局完全可以在仲裁“结果”出炉前就明确宣示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而不是要等仲裁案“结果”出炉,详细阅读判决之后再表达立场。究其原因应该是在于台湾当局原本打算将其要维护的“南海主权”限定在太平岛及周边海域,以此作为遵守《公约》的表现,避免与大陆主张重叠,避谈“十一段线”,避免“一中”印象,尽可能不变成“造成紧张的那方”。如同有关绿营人士声称的那样从实际占有及主权,实务法律面讨论问题。同时,台湾当局可能对太平岛被“裁决”为“岛”的信心较足,认为仲裁庭不敢造次,不敢越权“裁决”为“礁”。正因为有这样的打算和这样的信心,台湾当局在仲裁“结果”出炉前夕的一些令人讶异的行为与言论不足为奇,如从太平岛撤回两艘海巡艇,“我方不见得要在这个时候展现实力”,对于媒体询问是否坚持U型线的问题,台湾当局相关成员力图回避,要么避免直接回答,要么表现出懵懂无知等等。

  谁知道,仲裁“结果”一出,完全超乎台湾当局意料,依据在南沙的实际控制状况,台湾当局在南沙海域基本上只剩下“太平礁”一个“点”了,中洲礁也基本位于“太平礁”这个“点”之内,其他基本没台湾当局什么事了,仲裁前夕台湾当局宣示的那些所谓南海立场也就基本失去了意义,原先准备好的新闻稿当然发不了了,自然要从实际出发重新宣示立场。从这个意义上说,仲裁闹剧推动台湾当局向维护中华民族南海共同利益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