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台湾政治生态及其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8-08-02 00:06:35  


 
  (二)民进党派系基本格局并未改变,出现部分重组及实力消长。

  2006年民进党宣布解散派系,之后随着2008年“总统”候选人党内提名竞争的展开,除了新潮流系之外,派系运作转变为以陈水扁以及有意竞逐2008年“大选”的游锡堃、谢长廷、苏贞昌等重要人物为核心的政治圈子,外界称之为“扁系”、“游系”、“谢系”和“苏系”,派系运作不再是以特定派系标志、名称来进行组织动员,新潮流系则以智库的形式出现且继续活动,各个派系的运作有着各自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一般都为掌握丰富行政资源的地方首长所主导。

  在2014年“九合一”选举之后,民进党内派系发生所谓的“严重失衡”状态,原本实力最大的新潮流系一举获得6席县市长,其中包括3席直辖市长,资源和实力进一步扩增,成为蔡英文争取2016年大选候选人乃至问鼎大位所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

  蔡英文自2008年以来已经三次担任民进党主席,虽然她并未刻意培植及经营自身的派系,但是其周围自然而然聚集及形成一支嫡系人马,即外界称之为“英系”。除了部分长期得到信任和重用的人士以外,同时也利用派系之间的矛盾,与新潮流系和谢长廷系等合作,使之互相制衡,为她所用。2016年选后行政部门和党务主管的人事安排以英系和新系为主,充分考虑及兼顾其他派系的平衡。在2016年第17届全代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执委和中常委,新潮流系仍然是最大的赢家,英系和以游系为主蜕变的“正常国家促进会”各有斩获、平分秋色,谢系、苏系则呈现式微的态势。

  2016年大选之后,新潮流系依旧维持党内最强派系的地位,“一派独大”且咄咄逼人,即将卸任的高雄市长陈菊和台南市长赖清德俨然成为派系争夺政治资源的领军人物,目前党内确实没有任何派系可以制衡新潮流系;以蔡英文为核心的“英系”具有相当的凝聚力,掌控党务的重要部门;原本不成气候、实力弱小的“游系”异军突起,以“正常国家促进会”名义出现,在现任台中市长林佳龙主导下逐步发展;而其它派系——“谢系”、“苏系”仍然欲振乏力;“扁系”已溃不成军,以所谓“一边一国连线”的跨政党派系出现,蠢蠢欲动,但影响力式微。

  上台执政初期,虽然党内派系实力发展不均衡,但是这种派系格局相对较为有利于党内的基本稳定和相互关系的协调,同时由于民进党进入“全面执政”状态,政治资源较为充沛,不至于出现尖锐的利益冲突和资源争夺,尚可维持较为和谐的党内气氛。而随着2018年底县市长选举的党内候选人初选的临近,无疑出现新一波围绕政治资源重新分配的派系斗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