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十九大引两岸进入新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18-02-11 00:18:36  


 
  如何定义这个“最大公约数”,是“画出最大的同心圆”的基础。所谓公约数,本是数学的概念,指的是几个整数能被整除,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如4是8、12与16的最大公约数(百度百科)。将之运用到社会科学的政治领域,就是求取最大的政治概念认同。那么,什么是两岸之间最大的政治概念认同?或者什么是两岸之间可以求取的最大共识?在一个中国的政治基础下,毫无疑问,当前两岸最大的公约数就是对和平发展的认同。以这个最大公约数为基准画出的最大同心圆内,包含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和平统一的期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当前两岸关系上最大的政治同心圆。不断做大这个同心圆,争取更多、更广泛民众的支持舆认同,这就是两岸关系中“最大的政治”,也是我们一切对台政策的目的所在。

  由此出发,首先可以看到定义台湾同胞政治身份的重要性。十九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在这里,习总书记用“两岸同胞”这一概念,作为两岸关系的主体,形成了两岸关系中人民身份的“最大公约数”。也就确立了台湾同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主体性身份,他们与大陆同胞共为主体,共同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主人,成为两岸关系的主导者。这就给予了台湾同胞最适合自己以及与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相适应的新身份。这个新身份,也赋予他们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组成部分的光荣与尊严。

  这个主体性地位的确认,定义了两岸“一家人”的身份,理所当然地推导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在最大限度上画出台湾同胞的利益同心圆。

  “两岸同胞”这一概念,作为两岸关系主体的最大公约数,也相应承担了发展两岸关系的主体责任,即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共同”: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中华文化与反“台独”的历史责任赋予了两岸同胞,充分发挥了两岸同胞当家做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个共同”的要求,是心灵契合式统一模式的内在要求,也是两岸同胞的历史责任和现实奋斗目标,确实体现了“最大公约数”的意涵。

  两岸关系“最大公约数”的政治基础,是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有了这个政治基础,两岸关系才能实现和平发展。由于历史局限和台湾的社会环境及国际因素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当前台湾社会和政治团体、民众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为他们“留出一扇门”,保留未来提高认识、重新回到对于国家和民族认同的正确认知的轨道,是十分必要的。“存在决定意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中共始终认为,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人们的认识也是会随之发生变化的。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就是这种认知的体现,这也是“画出最大的同心圆”思维的产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