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十九大引两岸进入新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18-02-11 00:18:36  


 
  1、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2、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

  这两个重要战略判断,消除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国际大环境纷纭复杂的变化,而产生的种种假象和误判,可谓披沙拣金,把握了客观事物发展的本质特征。这两个重要的战略判断,不但是今后大陆各项工作规划部署的基础,也是十九大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的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判断,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这就清楚表示,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不但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大陆对台政策的主旋律。一段时间以来海内外各种各样“武统”的声浪,就此烟消云散。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对台政策的基石。她提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其时代背景是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进入自由贸易大发展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刚从文革时期封闭、僵化体制中苏醒过来的中国领导人敏锐地把握了全球化到来和西方产业转移的时机,邓小平在作出“新的世界大战不会爆发”、“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等重要战略判断后,果断地在全国范围推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全新政策,向世界敞开胸怀。在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思想中,能否抓住机遇,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论述。邓小平认为,中国能否抓住历史机遇,不仅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快慢,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①。要抓住经济全球化潮流,抓住国际产业分工转移的机遇,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正是这个良好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持这个基本思路,中国大陆确立了长达三十余年、延续至今的对台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个大政方针的提出和推行,催化了两岸关系的快速变化发展,是整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奠基石,确保了两岸关系数十年来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与大陆“和平统一”政策的感召下,台湾当局顺应岛内民意及舆论,于1987年11月开放探亲交流,使两岸关系打破过往几十年的冰封状态,进入到两岸人民直接交流和双方经济社会大规模交流交往的阶段。从间接三通到直接三通,从单向往来到双向往来,两岸交流交往之门一旦开启,便再也无法关闭。三十年来,尽管两岸之间的政治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两岸的和平协议至今未能正式展开讨论,各种意识形态摩擦不断,甚至涉及到主权之争的统独斗争十分激烈,但两岸之间的交流交往始终不曾中断。究其原因,就在于开放交流给两岸社会、两岸民众带来巨大利益和福祉。三十年来,两岸人员往来从几近于零起步,到现在累计达1.23亿人次,十分频密;大陆游客和团体成为台湾第一大游客来源,而数以万计的台湾青年和学生来大陆交流、实习,寻找发展机会,在大陆营商设厂的台商及家属更达百万之众。两岸经贸从无到有,三十年来总额高达数万亿美元,大陆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顺差来源;台湾则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台湾从两岸经贸往来中获得贸易顺差累计达上万亿美元,有力地支撑了台湾的经济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